云计算是小型企业唯一的出路


时间:2013-01-28





云计算模型对于传统的信息技术工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与以往两次重大的信息技术变革,即客户端/服务器应用模式以及互联网的出现一样,推动云计算前进的两个重要动力就是可接入性以及成本。更简单的讲,就是如何才能让计算架构、平台和应用程序能够被更广泛的应用,以及如何让这些应用更廉价。实际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更廉价的技术出现,就会有更多人去使用这种技术。



这两个驱动力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是尤其具有价值的。随着技术越来越廉价,云技术可以让更多的小型企业采纳IT解决方案,从最简单的电子邮件和应用程序到更复杂的IT项目,使之成为更具盈利能力的企业。云技术也给服务供应商带来了更多的服务项目,而企业在选择厂商时也有了更广泛的选择范围。



中小企业即用即付模式的优势



云计算模式将前几年在IT行业出现的从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更进了一步。云计算的最终产品是将任何事物变成了即用即付模式,不论是硬件架构和服务器,还是软件程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只需要支付一定时期内的资源使用费即可,比如以一个月为周期。这意味着,小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存储需求的变化来支付存储费用,而不需要购置更多的存储设备。对于处理器性能、服务器性能甚至应用程序的许可证,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这对于小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大部分小型企业来说,让它们自己来预测未来企业自己的IT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运作上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沃尔玛在2006年遇到的麻烦(因在官网销售Xbox360导致网站被挤爆)。而越小的企业,对于未来IT需求的预测越困难。比如某个偶尔的突发事件,或者某个网友的口头广告,就会给小型公司带来突发性的Web网站流量暴增,导致网站响应迟钝。这将导致大量潜在的客户流失,对企业造成严重的负面结果。而通过具有一定弹性的,即用即付的云计算模式,任何小型企业都可以方便的(甚至自动的)获得可扩展的计算平台,减少系统宕机时间,并让系统能力精确匹配业务需求。



这种即用即付模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使得企业用于IT的开支从投资变成了消费。这意味着企业再也不用购买新的服务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月为云服务器支付一定的使用费。这几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IT成本。作为附加的利益,有些大型云服务供应商还针对小型企业使用需求,推出了“免费升级”的优惠活动,这意味着参加优惠活动的小型企业可以免费使用到顶级供应商的服务。























最后,这种模式解决了小型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倒闭。如果一个小型企业在软件和硬件设备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市场,他们的这些投资将无法被收回,因为回收二手服务器,桌面台式机的价格太低,而回收软件许可证的更是基本没有。但是如果采用了云解决方案,企业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取消软件许可证,关闭服务器。这意味着,除了不需要进行前期投资外,当企业倒闭时也不会剩余大量废弃资产。



数据洪流



选择云计算所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会造成大量的数据流。不仅仅是云服务本身会产生数据,随着可用性和在线时间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启并产生数据。如今就算是小型企业也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数据,比如Facebook和 oogle analytics的数据流分析,都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他们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流。



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信息都是企业的生命线,而所谓的Big Data尤其会对小型企业以及创业期的企业造成更大的影响。通过使用此类数据,企业可以更好的将客户分类,创建更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改善投资回报率。对于那些营销预算有限的企业来说,更好的广告效果将使得企业的市场营销结果完全改变。



如果企业还在依赖传统的数据分析工具来生成数据,那成本将非常高昂。所幸的是,在云服务中有提供这样的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在Big Data 中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深刻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通过这些服务,小型企业可以改进他们的业务流程,甚至逐步提高盈利水平。



如果我今天开始经营一家小企业



我肯定会毫不迟疑的选择云服务。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采用云服务可以降低前期成本,这将使企业在进行预算时出现重大的改变。而其他的优势还包括能够让企业快速开始运营活动,以及让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灵活拥有合适的硬件资源。这一切都让云计算成为了新兴企业首选的IT方案。



而选择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选择其他IT供应商时需要注意的要点是一致的,即只购买自己所需的服务才能获得满意的价格,并满足自己对服务等级的预期。不同服务供应商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Google搜索到,因此一定要事先进行一些调查。总之,考虑到成本和优势,云计算是小型企业唯一的出路。


























来源:CIO时代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