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四网战略提速 WLAN分流作用被提到战略层面


作者:鲁义轩    时间:2012-08-28





在近日中国移动发布的2012年中期业绩里,可以看到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依旧保持增长态势,语音业务收入达到1771.28亿元,尽管MOU与同期相比减少了10分钟,但收入同比增2.2%。与此同时,数据业务也明显提速,收入上半年达759.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占比上升至28.5%。

另一方面,作为无线宽带网络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PC/手机的互联网数据业务的WLAN,却并没有显现出对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收入提升的大力帮助,收入占比上增长仅有2.5%。不过从流量占比上,可以看到四网协同中WLAN在数据业务分流上已经有很大提升,上半年中国移动已建成AP近283万,流量占比68.6%,达到2670亿MB,同比激增293.2%。

四网职责各有侧重

四网发展中,对WLAN的重视从中国移动这两年的网络运营策略上就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所王小奇称,WLAN全网质量正在持续提升,但由于手机终端渗透率,认证方式及精确覆盖率等问题,其发挥对手机数据流量的分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方移动人士称,通过精准规划和无感知认证等手段,运营商正在从多方面提高WLAN网络分流能力。在热点选址上,从粗到细、从全网到局部的逐步推进方法已经被采用,运营商通过网络分析工具,对用户使用习惯、用户停留主要区域进行分析,结合室外站点的数据流量,可以筛选出精准的热点位置。

对于四网协同中2G、3G、LTE网络的定位,中国移动也做了新的梳理。王小奇称,对2G网络来说,挖掘GSM网潜力、降低干扰、提升网络质量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其中对2G网络,移动的重点是挖掘GSM网络潜力,降低干扰,提升网络质量。具体方案包括:基于PCC的无线资源调控,提高PDCH承载效率,减缓对语音资源的挤占;SON技术在2G网络应用,自动化实现网络参数精确调整,挖掘资源潜力、提升网络质量、减少人工投入;采用空口同步和干扰消除技术,应对话务激增和网络结构性干扰,对干扰进行抑制和消除。

TD网络目标是加强深度覆盖,提升网络容量,改善用户体验。具体办法包括:相关参数优化和上行覆盖增强、多站型灵活应用,优化TD-SCDMA深度覆盖性能,提升分流能力;信道分配及速率调整优化、帧分复用和Cell_FACH承载小流量业务,应对智能终端带来的信令风暴,挖掘TD-SCDMA网络容量潜力,提高用户业务体验。

实现流量均衡目标的方案包括:流量热点筛选及均衡方案,选取2G热点、细分场景,明确均衡措施;采用多模多连接方案,综合考虑业务类型、网络负荷等因素,主动选择最适合的网络承载业务。

“在挖掘GSM网络潜力上,最主要提高PDCH承载效率,减缓对语音资源的挤占。基于PCC的无线调控技术可以派上用场,可以调整数据业务TBF占用度,这个也是我们在无线资源调控领域的方案。挖掘网络潜力的另一方面是对网络或者小区性能方面参数的提取,对于网络的特征量进行量化,自动实现小区参数和资源调整。同时能把网络优化工程师或者维护人员所做的工作能够自动化实现。”王小奇表示。

TD-SCDMA的深度优化



在TD精品化网络的目标下,移动研究院和地方公司正在集团的TD深度优化策略下实施多种方案。

其一,是相关参数优化,改善TD网络深度覆盖。具体为:适当提升P-CCPCH发射功率设置,主要考虑与语音业务的覆盖平衡,将P-CCCPH发射功率提升至单码道33dBm或更高。

适当降低数据业务上行初始接入速率,将初始接入速率设置过高,会导致覆盖缩小,初期调整为32Kbit/s,且开启动态速率调整等算法,兼顾用户感知。

其二,是多站型灵活应用,解决深度覆盖建站困难问题。包括:采用“双通道RRU+双极化小天线”,实现室外分布式微站补充覆盖,用于室外补忙补热、居民楼等楼宇室外穿透室内深度覆盖;利用Femto实现室内补充覆盖,用于难靠室分和室外基站穿透覆盖的家庭和小型楼宇。

三是引入覆盖增强相关新功能,提升深度覆盖效果:采用自适应低速率语音业务方案,采用固定速率为12.2k的语音业务,用户在覆盖较弱时,可考虑自适应采用7.95k或4.75k等编码速率较低的语音业务,理论可提升覆盖能力1-1.5dB;增强上行覆盖,通过提升信道估计精度和干扰抑制能力,使得在干扰场景下系统解调能力提升从而增强上行覆盖1~3dB。

无线资源的充分挖掘

基于数据业务利用率逐渐增大,各地移动联手产业链已经在着手研发流量管控方案,同时向标准方案演进。

对于解决现网的网络利用率问题,移动研究院也提出一些方案,其中,关于利用率和资源调整,此前是通过工程师手动进行调整,很难适应业务量的变化以及用户空间变化带来的网络利用率变化。对此,通过新技术智能地调配载波资源成为移动研究院的研究项目,以促使网络能够根据时间和用户情况能够动态进行资源调整,实现运营商对网络资源的充分挖掘。

在有效利用空闲无线资源方面,研究院还提出了采用R4与HSDPA业务共载波的办法,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使得TD并发业务承载更加高效。

Link:

找准智能管道的未来价值

智能管道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建设周期比较长。从管道建设成本来说比较高,PCC以下单位用户成本比较多,而且管道增加智能的成本甚至会超过管道建设本身,增加智能功能比管道的建设成本还要大,所以运营商要考虑清楚各方面因素。

在借助智能管道提前布局未来信息经营的策略下,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进管道中的用户流量进行详细分析,获取客户全方位的行为特征,最终完成对用户的精准定位。这种服务具有足够的垄断性,又有丰富的生命力,可能会创造出很大的价值。运营商尽管被称为管道商,但在信息资源上是有先天优势的,现在很多网站也在做客户成本分析,但是他们的研究数据不太容易获取。对比之下,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很有基础。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网管中心总经理助理 钱军波

以流量为主的收入成目标

在各类数据业务的冲击下网络不断有问题产生,但数据业务也是未来运营商发展的基石,是从语音经营向数据经营过渡的基础。数据业务时代有两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值:一个是100M,全球运营商的流量增长都非常迅速,已经有6家运营商月均用户流量超过100M;第二个是数据业务收入超50%,ARPU值一半是来自数据业务。国内运营商收入还是以语音为主,以流量为主的收入目标目前已逐渐铺开,这也是移动运营商为什么要打造智能管道的主要原因。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所所长 段晓东

扩大运营商的收入源

建设了智能管道,运营商如何获得收入源?目前运营商通过向终端用户提供网络接入和业务获得收入。OTT运营商则可以从管道上获得一定收入,以及从一些终端业务上对用户收费。OTT应用所传递的内容有一些是高价值内容,传统运营商可以通过跟OTT合作,把网络能力提供给OTT从而使用户获得新的体验,带来新的收入,同时也可以给OTT运营商带来新的盈利点。

—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客户交流与咨询部融合网络与

智能管道方案部主管 李明

流量经营是一种战术行为

运营商为什么要做流量经营?其根本是如何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做智能终端上的浏览器有三个卖点,一个是快,一个是省流量,第三个是便捷。这三点的实现一方面是靠技术,同时也依靠对整个架构不断的优化调整。例如,很多用户使用2G网络的时候和使用Wi-Fi的时候可以体验到,UC浏览器的技术策略是不一样的。用手机上网,网页内容在2G网络上用的是转码技术,在3G上是压缩,在Wi-Fi上则是原汁原味的推送。PC版网页在手机屏幕上完全展现很困难,流量大,内容格式很复杂,所以需要通过技术策略来让用户快捷而方便地浏览。

—UCWEB副总裁 韦东

多角度定制分流策略

流量经营,是从网络协同、网络边缘体验、业务分流等多方面来看的。首先需要从用户感知角度,推断出其目前最合适、最低的一个边缘速率,根据这个速率提出各业务所能达到边缘速率,从而定制分流策略。其中,我们引入主动分流技术,使得运营商可以把相关数据分出来。同时在深度覆盖干扰控制方面,我们正在推出更精准的指标来评价业务信道干扰情况,使网络性能得到保障。

—中兴通讯 眭鸿飞

WLAN成为四网协同的核心平台

根据移动互联网成熟市场运行情况,20%的热点和热区承载着80%流量,WLAN正逐渐聚焦在热点和热区,成为了智能终端另一个刺激MBB网络发展的因素,也因此,WLAN将成为MBB热点热区的数据业务第一承载网。

2011年底时WLAN在四网协同中的流量占比是2%,GSM占90%,TD网络占8%。2012年中期TD网络占到7%,GSM占77%,WLAN占比上升到16%,分流作用显著。

我们对中国移动数据业务进行了一个预测,到2016年WLAN承载数据业务的60%左右,GSM占5%,TD网络将占25%,TD-LTE将占15%。在此趋势下,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升WLAN承载手机用户的比例及其安全可靠地快速发展。

—华为中国区无线Marketing总工 吕武

TD-LTE基础网络优先考虑同频组网

实现网络的良好覆盖需要一个长期建设过程,涉及非常复杂组网方案。如果说2G是普通公路,3G是高速路,LTE是高铁,那么高铁也不可能修到每一家门口。TD-LTE建网如果能深入到每一个位置,那么更多的用户都将能享受到特别高的网络速率,然而这个挑战非常大。

业界对于同频异频组网有很多研究,我们认为,同频组网频谱利用率较高,利于网络后续扩容演进,建议TD-LTE基础网络优先考虑20M同频组网,特殊场景、室内外采用异频组网;采用IRC和ICIC等干扰消除算法降低信道间的干扰水平。

来源:通信世界网-通信世界周刊 作 者:鲁义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