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成反腐“快捷方式”应叫好


作者:王家宏    时间:2012-02-23





  贺国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研究部署2012年任务。在加强反腐教育上,贺国强提到要加强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工作,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不仅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而且在推进民丵主政治、加强党的建设、搞好舆论监督和反腐倡廉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网络问政、微博问政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问政方式。因此反腐倡廉建设,也毫无疑问地离不开网络媒体。

  网络问政有着直接、及时、经济的特点,于民,它可以降低索求帮助的消耗,拓宽诉求的渠道,增加表达意见建议的空间。于政府,它增加了听取意见建议的平台,拓宽了政策法规宣传的渠道,提高了决策的效率,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利用网络反腐,同样也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网络反腐”在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他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实现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进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效果。近年来,因互联网的强烈影响而导致落马的贪官不在少数,这让许多贪官对互联网的威慑力忘而生畏。许多贪官群对众的电话、写信举报、甚至上访不惧怕,而唯独惧怕被互联网曝光。因为互联网传遍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一旦传出,其影响力是惊人的。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对于贪官的处理也绝对不敢造次。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官僚体系中的一些积弊,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社情民意的“迟缓症”、“痴呆症”等等。

  当然,网络在反腐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在对其寄予厚望和期待,也不能回避现实中网络舆情的另外一个缺憾。那就是网络反腐舆情信息失真而造成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网友的不当言行极易给当事人造成伤害,甚至触犯法律。网络反腐可能会沦为侵权恶行。同时,是网络反腐也可能会出现泄密的情况。网络信息公开力度大,但也容易使举报内容提前泄露给腐败分子,打草惊蛇无疑将会为现实中的腐败提供逃避打击的机会和空间。但总的来说,网络反腐是大势所趋,并且力度和作用也更大。平衡好网络反腐的利弊,趋利避害,将网络反腐的有利作用发挥到最佳,将会给贪污腐败分子致命一击,对廉政建设的贡献作用也将是突破性的。


来源:舜网 作者:王家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