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增长放缓,通货膨胀有望缓解


时间:2011-01-04





  据上周六发布的一份官方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继续增长,但增速则自7月份以来首次放缓。数据还显示出,在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紧缩措施之后,物价上涨压力已明显得到缓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 简称CFLP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2月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3.9,11月份为55.2。PMI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

  经济学家们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但未出现过热情况,并且由于中国政府可能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控的可能性甚微。

  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12月份中国制造业活动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国内新订单数量下降影响,表明政府为抑制通胀而采取的紧缩措施可能令制造商变得更加谨慎。

  CFLP的分析师张立群在数据公告中表示,12月新订单指数由11月份的58.3降至55.4,下降比较明显,值得关注。

  但张立群补充说,由于11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较上月略有提高,出口和投资增长率明显提高,未来经济下行趋势不会很明显。

  12月份CFLP采购经理人指数的11个分项指数中,有五个较前月上升,六个较前月下降。

  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降至66.7,11月份为73.5。

  陆挺称,12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但增速在连续五个月加快后有所放缓。他表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相对较高并居高不下,但预计不会达到两位数的水平,除非天气状况极其不利。

  中国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1%,创两年来的最大升幅,且中国央行于12月25日作出年内第二次加息决定,在此之后,通货膨胀担忧成为了关注焦点。

  在最新的制造业数据公布之际,人民币兑美元已连续四日创新高,且自6月19日以来已累计升值3.6%。中国央行于6月19日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从而在事实上结束了已维持两年之久的让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政策。

  上周五尾盘,美元兑人民币6.5897元,低于上周四的人民币6.6008元。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月19日访问美国之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中国近日来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似乎是为了应对这一压力,但同时也被认为对抗通胀的广泛举措之一。

  陆挺表示,虽然中国今年可能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通货膨胀失控的概率较小,预计有关当局不会出台过多举措。

  陆挺称,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将抵消较预期偏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并且信贷缩减过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表示,鉴于2009年至2010年的货币供应量高企且人口不断变化,中国在未来几年将不得不接受相对较高的通胀水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