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全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


时间:2010-12-31





2008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贵港调研时,明确提出了“贵港市要坚持实施‘港口兴市’战略,把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为广西‘水上高速公路’”的要求;同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作出“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的重大决 - 策。2009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发展西江经济带提高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度。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对西江黄金水道的高度重视,给贵港这座“贵在有港”的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西江黄金水道的大建设,促进了贵港市港口产能的大跃升,贵港港货物吞吐量也逐年攀升。2008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十强;今年1-11月,贵港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7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这些巨变都源于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大决策部署,得益于西江航道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贵港市委书记赖德荣说,“贵港在积极打造西江枢纽港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沿江经济带,借助西江黄金水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更可喜的是,在这吞吐量增长的背后,贵港港已从长期以来80%以上是中转外地货物的“中转港”,变成了80%以上是吞吐本地建材、白糖、钢材、五金等产品的“货源港”。贵港市市长李宁波认为:“贵港港这一历史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货源港’意味着贵港沿江产业发展、就业增加、财政增收、经济繁荣。”

基础先行,构筑“公水铁”联运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宗物流进出需要,廉价低碳的“江河时代”已经来临。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必须基础要先行”的要求,贵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改变过去单一的交通发展模式,先行构建“公、水、铁”联运无缝对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将水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十一五”期间,贵港大力发展“公水铁”一体化建设,在主要港区实现了“公水铁”的无缝对接。在铁路交通方面,国家铁路干线黎湛铁路与在建的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贯通全港;公路方面,国道209线、国道324线、南广高速公路、南梧二级公路均有联线连接港区;在水路方面,贵港至珠江口的通航等级由Ⅲ级变成Ⅱ级,贵港顺江而下2000吨级船舶通江达海,溯江而上Ⅲ级航道直通南宁;贵港港由以前的小、散、乱港口,发展成目前拥有2000吨级泊位22个、1000吨级泊位13个、500吨级泊位117个、年吞吐能力达3747万吨和21万标准箱的现代化物流港。港口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一级进港公路10.4公里,二级进港公路10.3公里,进港铁路专线20公里,贵港港已发展成广西内河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比较大的港口企业都已实现机械化作业。

航道的升级,沿江经济的崛起,带动造船业的发展,贵港年造船能力、船舶运力、港口吞吐能力和港口吞吐量等四项指标均约占广西内河港口的60%。全市有82家跨省、跨港澳水运企业开辟至黄埔、广州、深圳、南沙等地集装箱班轮,以及贵港至港澳的常运航线。

目前,贵港正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区,在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后方建设集中转、物流、仓储、来料加工、拼装、交易、疏运于一体的建材、水泥物流园区?在猫儿山作业区后方建成集煤炭储存、加工、交易于一体的国家级煤炭配送中心;在港口后方建立瓷砖、钢材中转配送基地。同时,进一步完善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内陆口岸、集装箱中转等基本功能,建立形成一批大型物流中心,逐步发展成为集运输、商贸、工业和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

舞活“龙头”,带动产业升级

贵港依托西江水道巨大的运输能力和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以及沿岸水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瞄准国际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贵港工业呈现出企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的喜人局面。“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和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翻一番。

贵港沿江水泥资源丰富,过去该市零星的小水泥厂有100多家,这些工厂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大。为从根本改变这一状况,贵港依托低廉的水运成本优势,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水泥企业到沿江落户。华润、台泥两大水泥巨头应用先进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在当地掀起一场以大代小、扶优淘劣的变革,使得传统的立窑水泥企业纷纷加大技改,谋求错位发展。贵港市港桥水泥公司主动放弃立窑小水泥,转而投资建设水泥粉磨站项目;贵港市云鹏公司也另辟蹊径,开展彩色水泥项目开发,龙头企业成功带动了贵港传统水泥产业的“绿色升级”。目前,全市年生产水泥2500万吨,成为广西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

依靠沿江优势,贵港新兴产业不断崛起,并规划建设桂平龙门陶瓷工业集中区,计划投资250亿元建设300条建陶生产线,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约化建陶生产基地,建设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陶产品展览中心和商贸市场。目前,正在建设的桂平市灵海陶瓷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13条建陶生产线,年产陶瓷7000万平方米,产值2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5亿元建设两条目前世界上最长、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线,年产建筑陶瓷20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5亿元。

贵港沿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60%的企业冲着西江黄金水道而来,沿江工业园的发展实现大转变,全市形成了建材、钢铁、电力、制糖、机械制造等临港产业集群。据统计,在港口经济的带动下,全市港口及相关产业年产值2008年实现68亿元;2009年提高到76亿元;今年将突破80亿元,预计占全市GDP的80%。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沿江发展

改革创新犹如驶入河道的航船,在贵港从未停歇。早在2002年,贵港港便进行第一次“穷”则思变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扭转了连续7年的亏损局面。2006年,贵港港进行第二次“富”亦思变的港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得贵港港从肩挑人扛的大港变成了广西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内河港,跻身中国内河十强港行列。

从爱凯尔集装箱码头37米高的岸吊机操作室俯瞰,江面船只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见证着贵港罗泊湾码头巨大变化的原贵港港务公司老职工杨培高很是叹服:“如果没有印尼爱凯尔集团注资7亿元进行升级改造,这样的现代化装卸也许要很多年以后才能看到。”老杨激动地比划着,“当时这里到处是堆积如山的煤炭,以及满脸沾满煤灰的扛包工人,贵港沿江的斜坡码头有200多个,平均每个码头100人,在码头扛包的不下2万人。当时贵港港1000万吨的吞吐量,机械设备满负荷运作也只能完成500多万吨,剩余的近500万吨都是靠人力扛出来的。”

“十一五”期间,贵港还按照“一市一港”、“一港三区”、“一主两辅”的格局对《贵港市港口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把贵港港、桂平港、平南港一并列入贵港港范围,进行统一管理,中心港区为主要港区,桂平、平南两个港区为辅助港区。通过规划和整合,避免同质竞争产生内耗,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全市港口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当前,贵港正酝酿新一轮加快港口发展体制创新:市政府将与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示范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贵港辖区内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港口航运经营,船舶修造基地、物流园区和水运信息服务等事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