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海运”破壳


时间:2010-10-15





山东缺少大型海洋运输企业的状况终于得以改变。10月7日,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济南揭牌,前者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投融资平台,后者志在把海运发展成为山东的支柱产业。

海洋大省缺大海运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拥有全国1/6的海岸线,是全国惟一拥有3 个亿吨级海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省份,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二位,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蓬勃的腹地经济赋予我省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

不过,与巨大的港口吞吐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省的海洋运输能力却仅占全国的6% 。用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包剑英的话说,是明显的“ 港强航弱”。据介绍,到 2008 年末,全省从事近海、远洋运输的企业共计26户,没有一家省属控股企业。 26 户企业拥有货运船舶 355艘,净载重量337 万吨位,占全国总运力的4.9% ,居全国第 8 位,平均每家海运企业运力12.96 万吨,平均每艘船舶吨位不足1万载重吨。“企业规模小、船舶吨位低、散货运力更低。海洋大省、海运小省、港强航弱的矛盾较为突出”。

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后,去年6 月,我省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今年6月,又出台《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提出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海洋资源,着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海洋优势产业,并将发展海洋运输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资本与资源联合

从去年 12月 16日开始,我省开始组织有关企业对成立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今年7月4日,省政府第 7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组建方案。9月16 日和9月 19日,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完成了工商注册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原先成立的省管企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注资的国有独资企业,而此次两家公司都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设立的。其中,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由山东高速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兖矿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日照港集团、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等6家省管企业作为股东出资设立,首期注册资本25 亿元;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由山东海洋投资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山东高速集团、山东交运集团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首期注册资本27亿元。

“现在公司资本已经到位,基本架构已经搭建好。”接受记者采访时,包剑英表示已开始勾勒“一个平台一个支柱”的运营模式。分析两公司的股东,山钢、兖矿、新矿都是资源型企业,大量的货源如铁矿石、煤炭需要运输,而日照港正在强化以铁矿石、煤炭为核心的干散货运输体系,所以,两家公司的设立“既是资本的联合,同时又是资源的联合”。

对于资本与资源的联合,我省还有更大的设想。包剑英透露,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的一期注资25亿元并没有封口,还准备吸纳一些既有资本又有资源的大型民企进入,如氧化铝企业,最终让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