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互保难敌电强煤弱,煤价首涨冲击地方保护


作者:王力凝    时间:2013-10-30





  据媒体报道,10月14日,国电电力大同第二电厂被大同当地煤企堵门,阻挡其使用来自内蒙古等地的外地煤。

  “堵门事件是现在各地都存在的电煤博弈缩影。”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电厂必然要选择更为便宜的市场煤,此前地方政府出台的“煤电互保”救市政策无疑已成为空文。

  煤价首涨冲击地方保护

  发生堵门事件的双方,分别是国电电力大同第二电厂和山西煤销集团大同分公司。

  记者了解到,国电电力大同第二电厂目前采用的煤是从内蒙古、山西朔州等地运来的,其煤炭价格比大同本地的煤价便宜30元~40元/吨。而此前,山地各地政府曾发文要求电厂优先使用本地煤。

  “其实这事很简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山西太原一家电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自从国家9月25日下调了燃煤发电的上网电价之后,发电企业的利润受到打压,所以在原材料煤炭上就“哪家的煤便宜就选择哪家”。然而,煤炭企业也有着自己的算盘——10月煤炭价格好不容易涨了点,现在电厂又拒收自己的煤,当然难以容忍。

  这样的情形在过去的煤炭“黄金十年”中是难以想象的,当时电厂想弄到一车皮煤都要批条子。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煤炭价格从2012年下半年进入下滑通道。直到2013年10月,才迎来首次上涨。

  涨价直接原因仍是供需变化。10月9日,“中国运煤第一线”大秦铁路开始进入为期20天的秋季例行检修,每天检修4小时。

  中煤远大行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煤炭分析师田宇告诉记者,受大秦铁路检修影响,每天的煤炭运量减少幅度在25万吨左右,这就导致港口煤炭库存下降迅速,不少企业都加大了对4000大卡~5500大卡动力煤的采购。

  随着冬季的临近,电力企业甚至主动出击扩大采购半径,去煤矿原产地进行采购冬储煤。

  受多重利好因素的提振,煤炭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活跃。截至10月24日,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报于538元/吨,较9月最低的515元/吨上涨超过了20元。

  记者从神华集团销售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10月23日,“煤老大”神华集团已经将旗下的各型号煤炭销售价格进行了上调,上调幅度在10元~15元/吨。以销往北京、天津地区的“神混1-5500”号动力煤为例,最新的销售价格为521元/吨,而在10月16日,这一价格为506元/吨。

  中煤集团、同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都瞄准了此次机会,对煤炭销售价格进行了上调。

  煤炭价格首次回暖,煤炭企业也寄望于这波上涨带来新的机会。

  “我们现在销售策略上也计划进行调整,已经派出了一些销售人员跑市场,抓住电厂冬储的机会。”陕西府谷一位煤老板告诉记者,今年煤炭销售利润很小,而不少大型煤炭企业都没有完成此前的销售任务,所以压力还是很大。

  虽然煤炭价格出现上涨,不过在刘冬娜看来,短期来看煤价或仍有10元~20元/吨的上涨空间,但是大涨的可能性不存在。因为,国内的煤炭供需并没有实质变化,还是一个“买方市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