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垂直产业链,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者:任奕奕    时间:2013-07-25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如果不尽快实现产业升级,中国一旦丧失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急剧下降”。

  早在若干年前,面对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学家庄健就曾指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瓶颈——中国制造业主要是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企业大都在产业链的低端,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中国充其量只是一个世界制造业的“加工车间”。

 中国制造业在低端徘徊的窘境,使之很难抵抗外界的风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消费能力明显下降,由此波及我国制造企业的海外订单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上涨,银行货币政策紧缩导致企业贷款困难等多种因素,使得中国外向型的制造企业危机重重。加快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在智囊团的倾囊献策中,产业链整合被认为是制造业的出路之一。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整体垂直整合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摆脱欧美企业控制的出路。“不能再单纯制造,一定要整合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因为只有这六大环节才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环节。”

  产业链垂直整合之必然

  全球经济环境中,全球经济一体化通过两个传导机制传到中国:第一个是虚拟经济,由于互联网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全球化运作而产生;另一个就是产业链,通过产业链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进行产业链整合不仅能够摆脱低利润的制造环节,使其拥有更多创造利润的空间,而且能够摆脱过去对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塑造的忽视,增加产品和企业的附加价值。除此以外,通过整合前端供应商和物流,还能把握更多的成本控制筹码,打破国外品牌在定价策略上的垄断,让企业享有定价权。可见,产业链整合策略将大为加强企业和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白立新认为,企业之所以要垂直整合要做产业链,从产业链理论的角度去看,是因为新产业孕育新机遇。“当产业链不成熟的时候,由龙头企业来整合这些链条,效率是最高的。而当产业成熟的时候,就应该只抓核心,把相关利润小的配套外包出去。”

  此外,从成本分布的角度来看,企业垂直整合做产业链,可以压缩与转移成本,短期内有利可图。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曾说,“奥克斯的很多零部件都是我自己做,外包给别人成本又高,做得又不如我好,零部件自己做,供应链协调就很高,分厂又有利可图。对我来说短期之内是有利可图的,但长期我不会做,因为这会分散精力。”

  在白立新看来,很多制造型企业之所以选择奥克斯集团的做法,不是因为产业链不成熟,而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是企业为了自身利润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整合模式在科技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科技集团三星生产液晶面板、处理器、电视和智能手机等各种产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索尼在试图整合内容、电视和PlayStation游戏系统的过程中,却无法将这些业务粘合到一起。

  产业链整合需面向市场

  “对于制造产业链最终产品的企业,垂直整合可以往上控制原料供应,也可以往下协调产品销售渠道和物流保障。垂直整合的方向应当是尽可能地往产业链下游延伸,尽可能地靠近终端消费者。”长江商学院运营和供应链管理教授藕继红认为,企业在其国际化道路上,应将贴近市场需求作为垂直整合产业链的一种应有模式。

  “可以进行垂直整合的企业是那些制造产业链最终产品的企业,而不是零部件供应商或原料供应商。”

  藕继红指出,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一切商业竞争的成败也取决于消费者愿不愿意为产业链最终产品与服务埋单。因此,了解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掌握了产业链发展方向,就能对产业链终端产品与服务的定价有发言权、定价权,从而争取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明确了朝市场、往下游的垂直整合方向后,对于下一步如何掌握产业链的主导权,藕继红认为企业要抓住品牌、渠道、物流这三个环节进行垂直整合。

  品牌是垂直整合下游产业链的许可证,没有品牌,一个企业在最终消费市场里就没有发言权。同时,“渠道为王”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商场竞争法则,一个没有渠道铺货的品牌是卖不动,做不起来的。从更高一层来看,物流对一个品牌的成败也非常重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下,产品种类层出不穷,一个品牌必须依靠一个强大灵敏的物流系统,才能在渠道里保持其应有的曝光度、新鲜度。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