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轨半年电煤依旧不合拍,下半年电企仍居主导


作者:艾顺龙    时间:2013-07-18





  上半年,作为连接煤电双方的主要桥梁——电煤领域,发生的最为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取消重点合同煤与电煤价格持续走低。

  电煤并轨方面,在终结了长达16年的电煤双轨制之后,煤电企业之间的合同签订出乎意料成了一场拉锯战,电煤合同签订不顺,且多为有量无价。期间,多地政府部门试图通过煤电互保来帮助煤炭企业,但行政命令方式并未奏效。

  电煤价格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电煤需求日减,进口煤大增,大型煤企的产能释放与小煤矿减产停产最终导致煤价持续下跌,电煤价格降幅之大超出了煤电企业双方的最初预期。

  电煤合同签订跌宕起伏 价格多随行就市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意见,从今年起,煤炭企业依据生产许可能力、参考实际煤炭发运量,电力企业依据实际需要,自主衔接,协商定价,煤电双方应在1月15日前完成合同签订,对产运需三方认可的年度、中长期电煤合同由国家相关部委备案,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依据。

  但事实上,直到1月15日上午,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初步汇总的合同签订量才8.3亿吨。也许是因为当天煤炭产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召开的缘故,随后煤炭合同签订出现戏剧性的变化。1月20日,汇总量已经到了18.7亿吨,远高于去年12亿吨的总量。根据媒体的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合同是有量无价。

  整个电煤合同的签订情况,大概延续到了5月初才宣告结束。此时,电煤价格已经一路下跌。

  但18.7亿吨煤炭合同中电煤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外界并不知晓。直到今年6月底,才被偶然揭露谜底。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今年5.76亿吨备案合同煤进行兑现率检查。如果这一数据是准确的话,也就意味着今年电煤合同签订量,最多也就是5.76亿吨。

  那么上半年使用的电煤当中(不含进口煤),有多少是当初合同之外随行就市的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运煤炭11.35亿吨,其中1~5月电煤运量为6.66亿吨,6月份的电煤运量姑且按前五月的平均数计算,则可预计上半年电煤运量近8亿吨。由此推断,即便全年5.76亿吨合同在上半年就全部兑现,至少也有2 亿吨以上的电煤是后来随行就市签订的,不在之前的合同之列;更有可能的是,上半年的兑现也仅占全年一半左右,则随行就市的电煤数量将突破5亿吨。

  分析电煤合同难签的原因,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经济增速放慢,导致社会用电量增幅减缓,进而影响到煤炭需求不旺;另一方面,由于煤电形势发生逆转,煤电企业双方对于煤市的心理预期不一样,电力企业看跌,而煤炭企业自认为已经不堪忍受,如此导致双方的谈判不顺。

  但从目前来看,煤价确实在一路下跌。

  6月24日,中煤能源煤炭销售公司调整了平朔现货动力煤北方港口的挂牌价格,规定从6月20日起,发热量5500大卡的平混2/8号价格为582元/吨,较之前下调28元/吨;发热量5000大卡的平混3号执行价为515元/吨,较之前下调10元/吨。没有丝毫意外,神华马上对此作出反应,并制定新的挂牌价。

  中煤和神华等大型煤企下调港口煤炭挂牌价的举动,引发环渤海地区港口煤价大幅下跌,加重了下游企业观望心态。在煤炭需求不振煤企压力大增之时,如此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煤价在一片恐慌氛围中全面下跌。

  最新一期(7月3日~7月9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592元/吨,已经比年初的635元/吨下跌了43元/吨。如此降幅,恐怕是煤电企业双方都没有预料到的。

  电煤库存高企 下半年主动权仍在电企

  鉴于煤炭作为基础性能源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地方GDP的支撑作用,当电煤形势发生逆转,着急的不仅是煤炭企业,还有地方政府。尽管国务院已经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对煤电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干预,但上半年,还是有多地出现了煤电互保、“做自家人的生意”的举措。

  5月初,河南省政府开始实行“发电机组采购本省电煤量和发电量挂钩”的奖惩措施;6月初,先后有山东、安徽、湖南等省表示,要坚持“省内煤保省内电、省内电优先使用省内煤”的原则。安徽省国资委称,“省属企业应有‘一盘棋’意识,合作发展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挑战的重要手段”,煤炭行业是“互做生意”的重点领域。

  对此,煤电双方企业的态度截然相反。

  煤企当然乐见其成,甚至被指有可能在推动政府部门用强制命令的形式来实施相 关措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的推出也被视为煤企的“努力”之一,只是,这一方案在业界预料之中搁浅。

  而电力企业自然更愿意遵循市场规律。

  显然,这也是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精神相一致的,“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煤炭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从电煤市场目前的情形判断,行政手段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仍然是市场在配置煤炭资源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这从煤炭社会库存就可见端倪。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至少减产了4300万吨,但目前煤炭社会库存之高却超出往年。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的说法,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总数达到2.92亿吨,比正常库存超出1.5亿吨左右。

  那么原因何在?一季度,由于处在谈判关键期,煤电企业双方都刻意消化库存,以免自己处于谈判的下风。这个阶段,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煤炭库存下降,煤价尚未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但到了二季度,随着谈判形势逐步明朗,煤炭库存开始上升。截至6月20日,我国重点电厂库存增至7478万吨,而日均耗煤却由1月初的427万吨下降到330万吨。

  造成库存难减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进口煤的影响。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1~6月份,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58亿吨,同比增长13.3%。尽管从5月份以来,进口煤的增速放缓,6月份进口煤炭仅2231万吨,但整体来看,进口煤对国内煤市的冲击还是在逐渐增加。

  故而,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煤市量价齐跌,煤炭库存增加,煤企利润下滑;另一方面则是电企燃料成本降低,利润上升。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活动利润2327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主营活动利润998.8亿元,同比下跌42.0%;相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营活动利润为1163.3亿元,同比增长114.3%。

  对比数据可以看出,煤炭行业是其中仅有的三个负增长行业之一,而且降幅最大,而电力企业的增幅独占鳌头,远超其他行业。煤电形势逆转的幅度之大可谓天壤之别。

  可以预料,今年下半年国内煤市仍将继续低迷,电煤市场的主导权依然在电力企业。(见习记者 艾顺龙)

来源:中电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