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展长单下滑至12% 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仍看好


作者:王海洋    时间:2011-11-17





  尽管进口增速明显,贸易顺差收窄,但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仍持续看好。第110届广交会医保展于11月4日闭幕,《医药经济报》记者从展会现场发现,当天展馆内客商仍络绎不断。


  从展会统计数据看,截至11月2日,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区共成交1.62亿美元,同比增长17.43%,环比增长21.8%,整体成交呈稳定上涨趋势。同时,医用耗材、保健品等亦成为本次成交主力,特别是通过国外注册认证的药品制剂和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备受采购商热捧,不少参展企业反映,本届广交会采购商数量较往届略有增多,企业成交好于预期。从具体成交商品看,医用耗材成交额为3381.54万美元,同比增长64.5%,环比增长117.04%;中药材成交额为2444.71万美元,同比增长67.04%,环比增长49.09%。



  “本届广交会正好处于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处于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但采购商到会以及出口成交都呈现恢复性增长,运行平稳。”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向记者表示,本届广交会上短单占比较高,长单比重仅占12%,这反映了国际市场预期谨慎,不敢下长单;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


  特色商品受追捧



  在本届广交会上,医疗器械参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除医用敷料、注射器、手套等传统医用耗材和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医用病床、电动轮椅等小型器械产品外,C型X光机、麻醉机、彩色超声、体外反搏器和监护仪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增多。器械展区不时出现北美、南美、东南亚采购商积极与参展企业洽谈的场景,但由于医疗设备的出口单价较高,而且在出口前需要获得国外监管部门的认证和注册证书,因此采购商在广交会上的洽谈以意向性成交为主,真正签单还需会后双方进一步磋商。部分企业展出的针灸治疗仪、笔记本B超、美容美发等特色商品,受到中东、北非客商热捧。


  医用耗材和保健品为本次医保展上成交的主力。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会员部反映,由于品质优良,我国医用一次性耗材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成交活跃,医用导管、注射器、急救箱包等产品的国际采购商增多。本届广交会上,医用一次性耗材参展企业有70多家,产品范围包括注射器、医用手套、急救箱包、缝合针、医用导管等。截至11月2日,一次性耗材成交额达3381.54万美元,比上届增长117.04%。


  同时,保健品也是广交会上较受关注的医保品种之一。据悉,今年以来,我国鱼油产品热销,特别是出口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保健级鱼油增长较快;出口越南用于饲料添加剂的鱼油粗品也很畅销,但利润最大的高标准精炼鱼油市场仍主要被日本、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所掌控。另据参展企业反映,蜂花粉的出口价格同比上涨较大,特别是韩国和马来西亚市场的蜂花粉销量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从今年1~9月医保商品进出口数据看,在各子产品中,尽管保健品出口价格下跌,但出口数量增幅却最为显著,高达123.17%。


  记者发现,本届广交会采购商普遍对医用敷料兴趣较大;参展企业有60多家,产品范围涵盖棉制和新型无纺布制的口罩、纱布、绷带、手术巾、手术衣帽等,该类产品主要原料为棉花和石油制成的聚丙烯。开展初期,很多境外采购商都经过多家对比之后才开始坐下来谈“生意”。据参展企业反映,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棉花价格迅速上涨,今年国内市场最高价格达28000元/吨,目前在20000元/吨左右徘徊;国际石油价格也在高位运行,90美元左右/桶。此外,运费、用工成本也不断增加,导致医用敷料的生产成本上升。目前,棉质敷料类产品出口价格提高了30%左右,无纺布类产品提高了10%左右。“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敷料企业必须随时把握市场行情,定价太高采购商不愿意,太低我们赔不起。”一家专做医用防护服的参展企业展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价格有点难“搞掂”。


  事实上,随着欧美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作为广交会参展大户的按摩器具企业,亦因市场需求乏力,呈现成交下滑的态势:截至11月2日,成交额为1103.93万美元,比第109届广交会下降了58.91%。


  记者从一些按摩器具参展企业处获悉,虽然出口形势较去年有所好转,但需求依然疲软,一些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为此,一些企业在本届广交会上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如美臀机、太空舱式按摩机和头部颈部按摩机等,以期借此开拓市场。



  市场需求稳中有升


  医保商会会长倪如林向记者表示,从本次医保展成交情况看,在市场分布上,亚洲、美洲和欧洲是主要成交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48.08%、23.39%和20.27 %。其中,主要目的地依次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巴西和英国,占比分别为12.3%、11%、7.21%、4.92%和3.83%,五大市场占比达到39.26%。显示欧盟成交锐减,新兴市场相对活跃。


  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容量和贡献度均已居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对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贡献将超过50%,其中中国将于2011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年均增速超过25%,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以上。一位来自新加坡的采购商表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医药产品质优价低、新颖独特,在国际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据悉,本次采购西药类产品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和欧盟。作为中国医药保健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药类商品出口额已经占到全部医保产品出口总额的60.23%。今年1~9月,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总额达197.4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2%,增幅超过2010年全年增幅6.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不仅出口量同比增长20.52%,平均价格同比也增长4.81%,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我国西药类产品国际贸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不过,大类品种方面,原料药出口虽然继续保持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但大宗原料药价格仍在低位徘徊,甚至又创新低,竞争压力较大;西成药出口市场格局变化明显,发达国家市场增势惊人,多数产品出口额呈现大幅增长;生化药主要品种价格理性回归,低价品种出口量相对增加。


  倪如林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医药外贸工作的支持,按照“十二五”规划、新兴产业促进政策中关于提升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要求,出台一系列涉及税收、价格和贸易便利化等措施,大力扶植医药外贸发展,使医药产品进出口进一步成为促进我国外贸事业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王海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