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健康产业:面临标准政策两道坎


作者:练琴    时间:2011-11-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健康产业也随之显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潜力。

健康产业目前涉及的生产及服务领域涵盖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据了解,发达国家健康产业产值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我国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进健康产业发展?本期中国经济时报圆桌论坛邀请以下嘉宾共同探讨,他们是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部胡琳琳博士、北京大学商业与经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徐东华、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韩小红。

发展空间巨大,现状良莠不齐

记者:由于我国对健康产业的划分和统计尚未有统一口径,据各位了解,我国健康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胡琳琳:关于健康产业的规模,的确没有一个统一的统计口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摘要》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的数据计算,2009年我国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性支出已达730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一些包含在食品、服务等方面与健康有关的支出。这一支出水平还在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因此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广阔,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目前健康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品缺乏安全质量保证、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行业标准不规范、管理监督不到位导致的。

徐东华:我国健康产业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保健意识也随之增强,更加注重健康,并且有了购买健康产品的消费能力,再加上国际健康产业发展得比较快,健康产业出现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保健品为例,近来每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现在看来,我国健康产业产值虽然占GDP总量的比例相对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但我国健康产业增长的速度要比发达国家快,年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当然,健康产业在城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在城市、发达地区发展得比较快,在乡镇以及欠发达地区则发展得比较缓慢。

现在我国健康产业还没有纳入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所以目前健康产业的各项发展数据并没有国家的统一统计口径,这也是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缺失,对健康产业的跟踪、判断、规范都进行得比较困难。

韩小红:市场对健康产业的需求非常大,并且需求逐步递进,从最初以药治病到现在以防病养生为目的的保健、休闲健身等。即使各机构的数据有差异,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

健康产业还没有针对性的标准,并且各个企业对于健康产业的认识也不一样,素质参差不齐。原来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一些人把健康产业当做短期项目来做,走的是“开店——挣钱——关店”的路,但我认为大部分企业都是由最初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转向持久发展的心态。

总的来说,我国健康产业发展不太均衡。医药、医疗器械领域目前还有一套明确的管理体系,其他领域则缺乏管理条例,只需要在工商局注册备案就可以开展经营活动。



健康产业是新兴复合型产业

记者:随着健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医疗、卫生、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也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健康产业的发展会出现哪些趋势?哪些领域更具有优势?

胡琳琳: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正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为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升级带来巨大的机遇。保罗·皮尔泽认为健康产业之所以将成为下一个社会主导性的产业,原因之一就是预计到在生物和细胞生化科技方面的突破,将大大降低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使其具有经济上的可负担性。对中国来说,健康产业的发展,除了研究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还要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养生保健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古为今用,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保健产业形态。根据保罗·皮尔泽的研究和中国的现状,未来营养保健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中医养生、健康管理包括体检咨询、健身服务等都是具有优势的产业领域。

徐东华:从观察国际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首先是科技运用不断增强的趋势,包括3D、智能化、便携和网络化技术等都运用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服务中。比如按摩椅这些保健器械就融入了机器人控制技术,在一些器械的制造流程中也运用了3D技术,在一些模块化产品里融入了拟人化、智能化技术,一些保健用品便于携带、操作,都是因为融入了便携和网络化技术。现在健康产业的产品趋向于集成制造、高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的特点,使用更具有了便捷性。

当然,有说法是将健康产业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我认为健康产业是新兴产业,但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健康产业是新兴复合型产业,因为健康产业的发展要不断融入新的尖端技术、新的设计理念,这样产品才能及时更新换代,推出新产品,疗效更好,使用更便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就健康产业的各领域来说,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保健服务等领域会比医药产品更具有发展潜力。首先,医疗产品只是满足需要采取医治的人群,但保健等领域则可以让人们避免生病,属于“超前”“前端”消费。其次,一种医药产品只是针对某一类病情,而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保健服务等将能提高消费者的综合健康素质。

缺乏政策规范与引导是最大发展障碍

记者: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涉及健康产业的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资产和销售规模较小、产品趋同、结构雷同、缺乏创新意识。各位认为目前健康产业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胡琳琳:健康产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相应的准入监管,一些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难以得到检验,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另外,对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系统性、权威性整理不够,没有形成一套与之相应的标准,也是导致产品雷同、缺乏创新的原因。

徐东华:这个现象在健康产业是比较普遍的,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时间不长,一开始确实出现了不正当的暴利、虚假宣传、不实误导等。因为没有明确的主管监督部门,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严格的执法队伍,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康产业的门槛很低。尽管有些省,如贵州、陕西、吉林、黑龙江,颁布了地方性的规章制度,但全国性的法规仍是空白。这样,很多人看到做健康产业能获利很大,就一窝蜂地跟风去做,这种盲目跟风而产生的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都比较低。

韩小红:其实我觉得产品老化、雷同都不是问题,现在我国的健康产业企业都是在一边学习,一边调整。我倒是认为在我们行业当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来自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扶持,政府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政府从前瞻性、开放性的角度加以引导。我国现在的健康产业都是企业自己摸索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入行时的利益驱动性很强,所以更注重眼前的利益。

我觉得在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期,就应该让企业充分竞争,优胜劣汰,但这种自由竞争应该是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进行的。在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之前,目前市场是“打乱仗”的状况,谁宣传得好,谁就能获得市场,这就出现了虚假宣传等问题。如果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有了政府搭建的平台,再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有序竞争,由市场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进口产品不设贸易壁垒,但是难辨优劣

记者: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六届中日保健食品信息交流会上,日本专家表示,日本保健行业企业想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门槛非常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而同样的产品,进入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市场相对容易。不仅是保健品行业,就国内整个健康产业来说,与国外合作的情况如何?

徐东华:据我了解,健康产品在进口方面并没有严格的限制,除了一些合理的关税、程序,并没有非常严格的贸易壁垒。就保健用品来说,其实中国的产品很多都是物美价廉的,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品质跟国外的产品不相上下,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而且价格上比国外产品低30%到50%。所以我认为不是外国产品进不来,而是进来之后没有性价比竞争优势。

有很多国内保健企业开始是跟国外合作生产产品,逐渐发展到自己研发产品。中外合作呈现阶段性的特点,根据市场、根据自己掌握的技术力量而决定合作的程度,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现在的问题是,同样的企业,国内的企业反而放不开。比如安利在国内有直销权,我们国内很多企业即使有直销权,即使得到批准也不敢做,因为直销和传销之间严格区别的定性还不是非常清晰。

韩小红:就我们企业来说,也接触了不少国外的优秀产品,但感觉与国外合作、引进新产品确实是难。我认为门槛设得高正是因为政府目前对国外各种类型的健康产品也难以鉴别,因此对于进口技术、产品十分谨慎。另外,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特别多,很多有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企业想与我们合作,但对于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我们难以甄别,选择起来也特别困难。

虽然我们国家对健康产品的进口有一套标准流程,但如果按照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引进新产品很可能要经历一年、两年的时间,等进来之后,新产品都已经不新了。另外,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产品特别多,但我们国内缺乏权威的鉴别机构,我们国内的企业和消费者无法辨别优劣。以保健品为例,国外会有一些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每年对保健品进行排名,并且消费者相信这样的机构,而中国则缺乏这样的机构和信任。



产业发展需引导、自律、创新相结合

记者:在发展健康产业呼声高涨的今天,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哪些“冷思考”?

胡琳琳:一是健康产业要建立诚信,将产品效用向消费者做科学客观表述,只有当消费行为建立在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二是健康产业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内涵,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使其能够成为被大众所接受和消费的产品,不能仅走高精尖的路子。三是不仅要发展新兴健康产业,也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健康升级”,传统的衣、食、住、行都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应结合生命科学技术提高其“健康附加值”,这也是政策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发展方向。

徐东华:任何产业到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都会吸引很多新进入者。健康产业现在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规模摊得太大,二是无序竞争,三是由于门槛比较低,再加上监管缺失,管理不到位,没有法律依据,使得行业鱼目混珠,出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情况。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考虑将健康产业纳入国家产业目录,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健康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过快,会出现产能过剩,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健康产业的发展,不至于使更多的人盲目进来而形成投资风险。

从行业角度来讲,要形成行业自律,在企业家和行业协会之间形成一些规定,一是不要让更多的人盲目挤入健康产业行业,二是通过行业促进企业进行产品的技术更新。

从企业层面上来说,企业需要了解市场、了解行业,知道企业发展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盲目扩大规模,要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国内市场需求,可利用的先进技术有哪些,下一步应该有针对性地、差异化地研发产品。


来源:米内网 作者:练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