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 获奖未到决胜时


作者:吴帅    时间:2011-10-09





9月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

在距离美国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国,围绕着屠呦呦获得美国医学大奖,一场关于中医的论争已在网络悄悄点燃。毕竟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更堪称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中医凭此再一次得到世界的关注。

美国人颁奖的理由说得很明白: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本人获奖后在接受采访中,也一再强调“中医中药”。卫生部对此同样感到兴奋,表示这是对传统医学、包括屠呦呦在内的中国科学界在青蒿素的发现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认可,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面对着一波波质疑中医、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甚至是要求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的质疑声,中医从业者及支持者们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还击“武器”:中医不是已经征服了最顽固最讲科学的美国人吗?

但是,他们或许忽视了如下一些事实。屠呦呦尽管获得医学大奖,但她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中医,只不过是一个实验室的药学研究者。她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的这种突出贡献,其实带有一定的时代的偶然性。尽管是从中药中提炼出青蒿素,但她采取的依然是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化学方法来提纯。青蒿素是从黄花蒿提取的用于治疗疟疾的化学药,即西药,而不是中药。所以,虽然屠呦呦本人学过一些中医知识,也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但她研究的领域毕竟不是中医,她的获奖本身应该与中医无关。

中医的确是人类有珍贵价值的经验库,尽管这里面有糟粕,但同样有精华。不能因为中医某些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存在差异性,就一棒子彻底否决传统中医的存在价值。但是,同样不会因为屠呦呦获奖,就能够让一些迷信与糟粕的成分“咸鱼翻生”。中医要在真正意义上走向全世界,还将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与难关。

如果我们自己永远不知道怎么获得,那么成功就很难被复制。这也正是当下中医自身发展最大的困惑之一。屠呦呦个人的成功,或许也无力改变这一现实。但愿她的获奖与成功,能够吸引来更多世界科学家们对中医中药的注意力与兴趣,借助多一些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造福于人类社会。到那时候,中医药想不成为“香饽饽”都很难。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吴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