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扮演产业整合的GP摩根


时间:2011-01-05





  北美产业史上有一句名言: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GP摩根重组了新大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半个世纪,铁路、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冶金重型产业刚刚兴起,由于空间大、前景诱人,整个社会蜂拥而至,但也造成产业结构低水平、低起点、重复建设,市场秩序混乱,全行业微利亏损,技术和产品升级缓慢等。此时,GP摩根重组了北美钢铁行业,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市场格局,规模经济由此而生。

  现在中国的医药产业类似于当时的北美钢铁行业。4700多家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大量资源在产业内部无效率的状态下运行,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与国际上制药业高科技、高投入、高利润的特质形成了巨大反差。那么,中国医药产业结构该如何调整?

  工信部、卫生部与国家药监局在2010年11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五个方面的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制定了鼓励技术创新、完善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政策、发挥药品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等11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从《意见》来看,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三大关键词是“创新”、“整合”与“转型”,尤以“整合”为最主要的手段。

  那么,扮演医药行业“GP摩根”的主体是谁?从种种迹象来看,更多的是央企和地方国企扮演了这个角色,另外,外资的并购也呈现出热闹的景象。由此也引发了产业整合中两个很重要的关系处理问题。

  首先是国企与民企的地位问题。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不仅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还有先进的创新科技,必须全力出击,实现战略控股,保证产业安全。

  但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比不上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以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机制,抓住时机,也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显身手,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快速形成竞争力。

  从目前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受到了较多不平等待遇,面临资金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政府需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给予其更多的支持。

  其次是外企与内企的格局问题。近年,随着专利药研发与上市愈加困难,疫苗、OTC、非专利药、保健品等产品已成为外企争夺中国市场的“新利器”。从外企的市场控制率来看,外资和进口药已占全国大城市药品年销售额的60%~65%。而将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药品总销售量进行统计发现,目前外资企业在整个医药产业的总销售额中占据的份额基本维持在26%~27%左右,其中,医疗器械与设备的高端产品约80%市场为外方占有。另外一个值得警醒的苗头是,外资在上述领域的并购非常活跃。

  总之,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而无论产业整合者的角色是谁,都有两大关键节点至关重要——一是可持续;二是产业安全。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