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维生素产品行情陷新一轮低迷


时间:2010-11-04





  大宗维生素产品行情陷入新一轮低迷期,已引发了行业的密切关注。而10月27日的第一届维生素产业创新与发展峰会选择在此时召开,不得不令人猜想市场接下来或将有救市动作。

  本轮大宗维生素产品价格快速下滑,主要是从下半年开始的。据观察,竞争者明显逐渐增多,产能释放之后导致供应量加大。而实际上,2010年多数产品需求基本平稳。

  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的维生素产品主要有VC、VE和VA,三者每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其中,VE销售额最大,2009年销售额为16亿美元;其次是VC,超过了11亿美元;其余销售额较小的有VB1、VB2、VB12等,每个品种都有0.5亿~1.5亿美元的市值。

  2009年,维生素全球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同比上年减少了3.43%,主要原因在于产品价格有所下滑和需求减弱。但整体来看,金额下滑幅度并不大,主要得益于VC和VE两大产品价格较坚挺,其它如泛酸钙、VB2等的价格则明显下滑。

  在维生素各种用途中,以动物饲料用途的市场增速较快,而在药用和食用领域则以4%~5%的速度稳步增长,如VC的增长即来源于食品饮料行业的不断壮大。

  如今,随着产业的转移,全球维生素采购集中到了中国,国际制造商者则放弃了低端、高耗能的原料药产业。从全球维生素格局来观察,帝斯曼和巴斯夫的优势在于控制了下游预混料,而预混料需求情况和市场价格反过来又影响着维生素原料的供需及价格。这对我国维生素生产商又是不小的挑战。

  相比之下,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用途的维生素的份额在下游产品中成本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其价格对下游预混料和食品的影响并不大,整体采购量没有明显减少。

  VC:规模效应放大恐难调整

  目前全球VC生产格局主要由荷兰帝斯曼和中国VC生产商石药维生、东北制药、河北维尔康、江山制药、淄博华龙等组成。国内VC生产企业拥有超过全球80%的产能。

  我国VC产业在经过了2005~2006年第四次价格大战之后,终于迎来了2007~2009年3年的曙光,厮杀后存活下来的VC生产商都赚了个“钵满盆溢”,市场价格保持在9美元/kg以上的时间长达近一年半。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向好趋势,又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趋之若鹜,最终推动VC产能有增无减。今年年中,郑州拓洋、山东润鑫等后起之秀的出口量明显增长。

  市场瓜分刚刚开始,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

  除了已经在生产供应的郑州拓洋、山东润鑫以外,仍有很多等待上马的在建项目。如:河南华星药厂原拥有产能5000吨/a,现正计划再新增产能2万吨;沈阳同联在建年产1万吨的一期工程,预计年底投产,明年出货;牡丹江高科生化1万吨项目已进行环境评价公示;山东天力药业的3万吨异维生素C钠预计今年底完工。以上产能累计已达到6万吨。

  可见,相关产业政策对这些产能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方的投产、投资计划照样进行。

  显然,导致我国原料药优势产品在国际上失去价格竞争力的,不是国际环境,而是国内企业的盲目无序竞争。

  今年1~8月,我国VC出口量达到76869吨,同比增长32.5%,说明需求量仍有增长趋势。但是,8月份的出口均价仅有5.43美元/kg,而去年8月份的均价为10.03美元/kg,相比之下几乎下滑一半。从图1也可看出,今年7、8月份市场报价达到最低,仅有40元/kg,而实际成交价格必定低于该价格。

  事实上,进入8月份以来,随着VC价格大幅下滑,小企业承受不起成本压力已纷纷停产,大企业也进入停产检修阶段,一直到10月中旬部分企业恢复报价到50元/kg。而且,鉴于价格敏感期、停产等原因,年底的长单并不多,价格似乎也不理想。

  VE:维持价格还得靠停产

  继安迪苏2008年退出后,全球VE产能主要集中在四家企业:帝斯曼、巴斯夫、浙江医药和浙江新和成。

  其中,帝斯曼是最大供货企业,产能在18500吨;其次是巴斯夫,产能在14000吨。这两家占有全球60%的份额。中国合成VE生产企业仅有3家,其中,浙江医药和浙江新和成产能都在1万吨以上,未来两年可能还要扩产,目前的产量约占全球近40%的份额。此外,西南合成也是比较早的VE生产企业之一,但前些年由于中间体短缺、成本高而一度停产,直到2008年行情好转才恢复生产,产量从几百吨逐渐提高。西南合成2009年产品开始向下游发展,早期只做含量93%和96%的VE油,2009年下半年已开始供应VE饲料粉50%。

  虽然VE价格攀高、利润可观,但国内几乎没有新的竞争者加入,这一方面缘于国外巨头占比较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VE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门槛较高。因此,其竞争格局至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目前除了西南合成产量增加以外,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并没有破土动工。

  从近几年国内VE出口走势可看出,其出口量基本平稳,变化率仅在5%以内。出口金额在2008年变化突出,出口额同比增长242%,可见我国VE在国际上的支柱地位。2009年,VE依然维持较高的出口额。今年1~8月,出口数量为24657吨,同比增长42.7%,但下半年产品价格略有下滑,出口额涨幅预计将有所减少。到目前为止,VE属于保持较好竞争格局的大宗维生素产品。

  VE国内价格走势与VC略有相似。其价格从今年5月份开始快速下滑,到7月份已触低谷。尽管各家VE生产企业轮流停产、停报价,市场依然没有大的起色,国内成交价仍比较低。目前,浙江新和成已停止接单,报价提高到135元/kg。预计今年第四季度VE价格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但涨幅还要看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厂家对价格的执行情况。

  VA:需求较弱,停产也难涨

  全球VA主要生产商有帝斯曼、巴斯夫和安迪苏,以及国内的浙江新和成、厦门金达威和浙江医药。前三家产能都在2000吨以上,并合计占有全球近70%的市场份额。由此,VA竞争格局也可定义为寡头式竞争模式。在国内企业中,新和成的产能约3500吨折纯,位居全球第二。多年来,VA的中间体依赖国外进口,虽然企业自身有生产能力,但由于成本过高,且工艺不成熟,因此国内几大VA生产企业均进口柠檬醛、β-紫罗兰酮等中间体。

  VA近几年发展走势与VE比较接近,生产和应用的范围也比较接近,但在成本上,VA还是远高于VE,在需求上也没有VE的量大。这几次的涨价风暴中,VA均有涉足,但往往受打击最大的也是该产品。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VA需求量大幅减少,而价格下滑时,该产品通常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今年1~8月,VA出口量约1664吨,同比增长17.8%,增幅还是低于VE。而在国内,VA饲料级价格从今年初的160元/kg降到110元/kg,7、8月份经过几次停产停报,价格变化不大。近日,国内三家企业均停止报价,预计11月份以后价格能提高到130元/kg左右。

  VB族:竞争激烈,价格陷低谷

  今年VB族产品行情普遍较弱,几乎所有产品价格都处在低谷。实际上,VB需求量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产品大多仍处于增长态势。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大环境景气度并没有好转多少,VB作为饲料用途中的一大类原料,其下游用户信心不足,因此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VB族属于小规模品种,种类比较多,但产量基本没有超过1万吨的。我国生产的VB产品中,泛酸钙是产量属于最大的品种,其它品种产品产量均在5000吨左右,而生产企业至少都有3~5家,市场竞争仍很激烈。其中,VB1、VB5、生物素和VB2行情较弱;VB6市场保持稳定,但是后续竞争压力大;VB3有多家企业新投产,将掀起又一轮竞争;VB9需求量略有减少,价格变化不大;仅有VB12价格在同类中水平略高。

  大宗维生素产品通常是规模化产业,而规模对投资者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大宗维生素产品市场价格往往也因“规模”而产生较大的弹性。不过,站在行业的角度来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考虑,中国制造的维生素类原料若要摆脱跌宕的命运,既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更需要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产品质量和认证的深刻认知。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