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成果转让市场趋于理性


时间:2010-07-20





  在7月7日开幕的第45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由各科研院所、各省工业园区联合推出的医药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展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许多企业代表拿着笔纸,在宣传牌间穿梭,记录下感兴趣的项目。记者注意到,这次集体亮相的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有不少已经拥有新药证书或完成临床试验,这跟前些年医药技术市场大量充斥“卖青苗”的状况有所不同。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表示,新药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后移不仅提升了技术成果的价值,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风险。

  企业在“青苗”前止步

   “我们对青苗产品不太感兴趣,希望技术更成熟一些,否则企业承担的风险就太大了。”展会上,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所谓“卖青苗”,是指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了新药研究的前期技术工作,发表了论文,取得了科技成果奖,但由于大多数科研机构和高校不具备进一步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能力,只能将成果转卖给有兴趣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天岩表示,现在“青苗”之所以不受欢迎,原因在于科研院校的技术多停留在理论环节,没有到产品化阶段,需要一个科研再转化的过程,然而,一般的企业都没有这个转化能力。同时,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些研究成果能否转化为产品批量生产,他们也并不关心。

  事实上,“青苗”之所以不热,不仅在于企业不买,还在于科研院校也不愿意卖。

  据了解,一个“青苗”的价格大概为几百万元人民币,相对于科研院校前期研发投入的技术成本,这样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每年国家给科研院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研究,而采取“卖青苗”的方式不仅成果转化率低,而且回报率小。更为重要的是,“卖青苗”会造成技术成果的流失,一些有市场前景的“青苗”以低廉的价格被国外买走。

  南京中医药大学一次“卖青苗”的经历让他们至今耿耿于怀:该校历时10余年,与五六个协作单位共同投入人力、物力研制成功的一类新药,仅以320万元就让企业买断,除去成本,其利润根本体现不出知识的价值。

   “其实,只要是好项目,企业也非常感兴趣,也愿意出高价钱,关键在于‘青苗’的含金量,科研院所必须跟市场对接。”北京大兴一家医药研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技术交易趋于理性

  事实上,医药企业对“青苗”的态度与国家药品注册审批政策息息相关,而这也直接影响医药技术市场的“活跃”程度。芮国忠坦言,这两年医药技术市场经营惨淡。

  据了解,2005年以前我国医药技术市场非常红火,新药研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2002年前技术转让主要以二类和四类药为主。2002年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后,彻底终结了“改酸根”、“改碱基”这些流行的操作手法,研发者开始转向国内已上市药品的仿制和改剂型,以15万元左右的成本投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能获得一个新药证书。这成为GMP认证后“等米下锅”的企业的救命稻草。当时,国内只要是销售额上千万元的品种,无一不是被仿改的对象。这种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直到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才得以彻底改变。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医药技术市场曾经的繁荣是“伪”繁荣,药品注册的“宽松”环境使众多老药改头换面重新登场。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技术市场登记认定的技术合同共有226343项,成交金额为2265亿元,2009年达到3039亿元。2005年~2009年北京生物医药技术市场技术交易合同每年基数均保持在3000项左右,2009年成交额接近了30亿元人民币。预计当年全国医药技术市场的规模大约在80亿~100亿元之间。

  而有人算出这样一笔帐:就生物医药而言,以全国500家大学和全国各类科研院所2500家计算,每年的技术成果交易额应该在2000亿元以上,按照10%的交易中介费率来计算,则医药技术市场中介产业的收益可达到200亿元/年。但现在的实际市场连这一数目的一半都达不到。

  戴天岩认为,目前医药技术市场清淡的原因主要是,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使得药品注册艰难,而技术成果转化企业都要求以注册证为终极目标;由于缺乏技术成果,中介不活跃了;技术转让直接交易激增,不再需要中介。

  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是与工业园区开展合作的医药技术转让公司,该公司首席战略官荫俊承认,目前还没有拿到一个新药证书。而据一位工业园区的负责人透露,技术成果转让公司的优势在于其信息资源,但是现在各科研院所都开始主动出击,企业也积极寻找,因此借助中介平台的越来越少。

  据了解,目前各工业园区、科研院所和高校几乎都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孵化中心,只要企业用心去找,完全可以跟这些机构直接合作。按国外一般惯例,技术市场中介费用为成交金额的20%,但是现在我国技术市场的中介费连5%都不到。还有一些项目,通过技术市场搭桥后,转而自己交易,抛开中介。粗略统计,目前国内医药技术成果转让直接交易达到90%以上。

  中介公司转型服务

  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转让市场清淡,原来国内几个最权威的技术成果转让机构已悄然转型。如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增加了技术成果评估和咨询业务等。

  戴天岩认为,技术成果转让市场的萎缩,会让技术转让活跃度降低。同时,科研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缺乏对技术成果价值的判断,需要技术成果转化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和帮助。技术市场的低迷对成果转化不利。

  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技术成果转化价值评估机构,因此,假技术、伪成果在市场上并不少见。芮国忠表示,一个技术成果的优与劣在于转化为产品后的市场前景,而现在,许多技术成果并不具有转化的价值。评估体系的缺失,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科研经费;另一方面也浪费企业的时间和金钱,成果转化效率非常低。

  据了解,现在许多医药企业找到技术转让公司进行咨询还只停留在估价的层面,真正关注成果转让价值的并不多。

   “应该鼓励医药企业建立自己的转化平台(有自己的实验室),把科研院所的粗成品半成品可转化科研成功(非理论状态),通过科研转化平台的科研实践,形成终极形态可销售产品,这样再转移给别的公司去销售。同时,国家应该对技术评估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企业理性科学评估成果;科研院所应该与市场相结合,技术成果为行业发展服务。”戴天岩说。

  在展会上,记者了解到,医药企业对三类新药技术成果最感兴趣,对一类新药则比较慎重。一家企业表示,新药市场化时间较长,投入巨大,不仅要在国内申请专利,还要申请国外专利,因此不敢轻易尝试。

  医药创新需要研发、生产、市场三要素支撑,医药技术市场作为环节的润滑剂和纽带更需要顺势而变。中国正进入产品结构调整时代,在各个环节都有新的课题有待探索。
















































来源:药品资讯网信息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