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面世


作者:邢爱婷    时间:2014-06-20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伴随着市场经济一路走来,经历了早期发展、破茧重生、迅猛崛起、流金岁月等阶段,现在正进入转型升级期。建筑装饰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至今也终于实现了30年来的零突破,行业内的第一部蓝皮书《2013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报告》(下称《发展报告》)在人们的期盼中面世。

  6月10日—11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会员承办的2014首届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大会以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会议期间发布了《发展报告》,这也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30年来关于装饰材料行业的首部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发展报告。

  深入分析产业发展趋势

  据了解,《发展报告》由总报告、专题报告、大事记和系列数据图表等构成,既全面系统地报告了2013年度中国建材家居产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要进展,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分析建材家居产业发展趋势。

  总报告提纲挈领,展现了2013年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亮点,以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中国建材家居发展总体趋向做出分析预测。专题报告针对中国建材家居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建筑装饰、石材、家具、建筑卫生陶瓷、照明、建筑涂料、特种砂浆、天花吊顶等行业,连锁家居卖场、建材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建材家居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兼具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意义。大事记针对2013中国建材家居产业的热点事件进行汇总分析。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长李秉仁在会上发言时表示,我国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门类较多、品种复杂、创新速度快、需求变化大,需要发布权威、科学、全面的产业发展报告。为此,在对相关行业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材料委员会历时6个多月组织编写的《发展报告》终于面世。他表示,权威、科学、全面的产业发展报告能给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产业规划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支持,也能给企业在研究战略发展和开拓市场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记录百亿到三万亿的跨越

  从《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建筑装饰行业经过30年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由初期不足百亿元的小行业,发展到今天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生产总值达3万亿元的大行业。目前,中国建材家居产业链仍在不断延伸,遍布材料、流动、施工的各个环节。

  李秉仁表示,2013年是我国建材家居业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建材家居企业面临复杂的竞争环境,有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然而他们却能在逆境中保持商品销售业绩提升,使得从业人数继续增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已达到2.8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10%。企业数量稳中略降,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支持明显。建材家居企业总数为52.2万家,21%的企业生存时间在10年以上,19.6%的企业少于5年。随着品牌和重组力度的加大,建材企业下降程度将达8.8%。

  李秉仁解释说,以上数据说明建筑装饰行业需求旺盛,建筑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快速发展宏观经济也为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他也指出,目前,我国建材家居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面临环境保护生产要素上涨、人民币升值、宏观调控等众多挑战。所以,加强推进绿色建材生产利用、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融合,是建材家居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种方式促产业融合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发展报告》中还有一个亮点。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已经形成了智能家居产业链条,建筑装饰硬件和软件产品齐头并进,创意家具和智能家具得到了发展。

  对此,李秉仁表示,这正说明我国建材家居企业分工不断细化,产业融合得到了发展。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建材家居有以下融合方式:产业间融合,装饰业产生绿色装饰竞争市场;跨产业发展融合,以传统家电向智能家具过渡,促进家具家电的产业跨界融合;产业和电商融合,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产业融合效应明显,产业转型加速,形成了一批产业技术好、综合实力强的产业聚集区,有效发挥了区域优势,形成了品牌效益,为建材家居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李秉仁表示,目前我国整体上形成了珠三江、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集聚区,四川、河北等齐头并进。从分布区域来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仍然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聚集区;四川、江西、辽宁等也正在迎头赶上,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北京、上海的企业大部分外迁周围省份,产业聚集区正在减少。

  建筑装饰行业正踏着坚实的步伐走过30个春秋,依托蓝皮书,建筑装饰行业趁势而进,探索发展多元化产业,从单一装饰建材逐步向建筑装饰产业链延伸发展。正如李秉仁所言,30年高速发展的建筑装饰产业不断促进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促进企业进步和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报记者邢爱婷)

来源:中华建筑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