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上线


时间:2014-03-06





  本报讯 (记者 晁毓山) 经过两个阶段公开征求意见,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正式开通运行,万份科技报告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这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在建设科技报告制度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科技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文献,不同于重点阐述思想和结果的科技论文,科技报告是对研究过程的详细记录,蕴含大量的技术细节、基础数据和个人经验,既包括成功的经验,又包括失败的教训,是对学术论文、专利的重要补充。科研工作者依据科技报告中的描述能重复实验过程、了解科研结果。

  据了解,目前上线的科技报告,主要为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中,部分已结题项目的总结报告。社会公众只要登录www.nstrs.cn,即可检索和浏览报告摘要,通过实名注册的用户可在线浏览公开的科技报告全文,经过管理部门授权的管理人员,可享有检索、查询、浏览,以及批准范围内的统计分析服务。

  同时,出于保密和知识产权的考虑,并非所有科技报告都会公开。按照适用范围,报告分为公开科技报告、延期公开科技报告、保密科技报告等。公开科技报告面向全社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如果涉及发表论文、申报专利等原因,科技人员可以申请延期公开,一般延期2-3年,最多不超过5年;保密科技报告则纳入国家保密信息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管理和使用。

  专家表示,科技报告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既是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产出形式,也是科技知识共享交流的载体。对科技管理部门而言,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开通,可避免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的重复立项,对科技成果的真实性和创新性进行实时检验;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信息保障;也保证了公众对政府科研投入产出的知情权,方便社会监督。

  我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有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即到“十二五”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呈交、收藏、管理、共享体系,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科技报告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国家科技报告工作的政策法规环境基本形成,标准规范制度基本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基本建立,收藏共享服务基本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覆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统一的科技报告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性工程,它既涉及管理层面上的组织架构、政策制度等,又涉及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组织运行、部门协调等问题,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配有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以及必要的经费投入,需要科技界的广泛认同。据悉,目前科技部正牵头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将建立科技报告逐级呈交的组织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