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社长总编 首聚南京共探发展机遇和挑战


来源:扬子晚报   时间:2014-09-01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5届年会今天在南京隆重召开,本报特地约请世界各地40多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畅谈中文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项国宁 《联合报》社长(台湾)

新媒体、新科技对传统纸媒的冲击很大,举世皆然,中文报业也不例外。值此关键时刻,中文报业代表齐聚南京,共同商讨对策,分享经验,实具有重大意义。预祝研讨结果丰硕,大会成功!

张晓卿 《明报》集团执行主席(香港)

现代的中文报业,正处在历史拐点,我们需要在华丽的转身中,开创、迎接一个“全媒体”的时代。一方面将传播的途径更新,发挥时代化产品的特色,让新闻更贴身地进入读者的心中。另一方面,现代中文报业,不再只是固守着传统的作业方式,而是要拥抱经典的核心价值,将核心的价值扩大,既回归基本面,又开展过去所没想到的文化版图;既展现媒体的公信力,也渴望一个冲破流言与不确定感觉的媒体氛围。所以,新的电子科技,不是敲响现代报业的丧钟,而是击出了希望的钟声,呼唤全球华文报业,必须往一个更积极、更明确和更宏观的方向发展。现代中文报业正处在这华丽的转身中,发现新的自己,也发现读者新的需要。

今天,传统新闻媒体,虽然也面临读者萎缩的问题,但是,它仍然是政治改革、社会演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世界新格局下,亚洲急剧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全球中文媒体,更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徐如俊 《经济日报》社长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面临新挑战,也有新机遇。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需要中文报刊发挥重要舆论作用。中文报刊数百年发展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是我们的优势。报刊创造的新闻文体,仍然展现出文字的魅力;我们积累的人才优势,仍然不可替代。

文化多样化、信息社会化的持续推进,使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传统媒体积极走全媒体融合的路子,不仅可以通过新兴传播手段扩大自身影响,找到发展新路径,而且能够提升新媒体的权威性,改善网络生态,为提高网络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以报刊为主的传统平面媒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传统平面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如同广播、电视等媒体带来冲击和挑战一样,报纸品牌与权威性依然具有优势。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针对日益寻求多元、追求便捷、过于浮躁的时代特征,必须挖掘优势潜力,有效整合资源,不断改革创新,在激烈竞争中创出一条新型发展之路。

郭永吉 韩国《亚洲经济》社长

《亚洲经济》作为韩国唯一用中、韩、英、日四种文字发行的日报,同时运营手机报、新闻及视频网站。本报一向致力于中韩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搭建经贸桥梁、促进文化共生为己任,并深入中国内陆,精耕细作,重视新闻服务精神。我们坚信,新媒体与传统报业相结合,将开拓出一条广阔的新路。在此,愿与《扬子晚报》及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同行携手努力,共创华文报业大发展。

中文媒体服务着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然而在世界顶尖媒体当中却鲜有中文媒体的身影,因为我们的实力和声音仍然不够强大。因此,我们需要更聪慧的经济头脑以壮大自己,需要更开放的文化胸怀以融入世界,需要更专业的精神以赢得受众的尊重,需要更坚强的自信以表达独立的声音。

张萍 《华商报》社长 美国《国际日报》集团副社长

海外投资中国的战略正在向内陆省市扩展,长三角无疑是重中之重。世界中文报业年会选择在南京召开,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敏锐的传媒人对长三角无限商机和巨大潜力的高度关注。

扬子晚报是长三角最受欢迎的报章,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权威资讯。而国际日报作为扬子晚报的合作伙伴,将紧跟大会安排行程,赴具有后发优势的扬州、有小上海之称的无锡采访,深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让我们美国和东南亚的读者及时把握投资长三角的机遇。

也期待有机会在扬子晚报辐射的江苏其他城市踏访。

陈寅 《深圳特区报》总编辑

在金融危机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冲击下,全球关闭印刷版的名报名刊的数量至今仍在增加。但类似情况未在中文报刊中出现。这说明中文报业,尤其中国报业仍有发展空间。

可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内在发展质量和潜力到底如何?从中国情况来看,中文报业近5年来总体处于下行趋势中,今年以来,报业所承受的压力更大。

但危机也是机遇。中文报业需抢抓时机,加快转型。一方面拥抱网络,调整战略布局,以超前创新推进报网融合;另一方面强化优势,在内容质量上下功夫,调整产品构成,提升信息的精读、必读、深读价值。

张丹华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社长

中文报业与科技电讯发展紧密联系,报社通过先进电讯设施;由贯通全球的新闻网络取得即时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以编辑出版,这是科技发达所带给报社不断快速地传播丰富精彩资讯予读者阅读的良好机遇。

但是报业也面对电讯科技发达各方面的竞争,问题在于报社必须掌握公正立场,对新闻采访的深度、广度和真实负责任,成为社会各方面现象的具公义“代言人”,建立报社公信力的正面形象,将能面对挑战。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