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权:报业想转型,出路在哪里?


作者:晋雅芬    时间:2014-06-13





报业想转型,出路在哪里?——对话《报业转型新战略》作者、《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

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之下,报业经营收入近两年来连续大幅下滑,影响力也在逐渐变弱,“报业危机重重”不断被提及。于是,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讨论报业转型的话题,认为转型成为必须,不转型必死无疑,转错了方向也同样必死。

近期,《报业转型新战略》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所提供的报业转型战略为当前紧迫的报业转型实践提供了较为深入的思考与镜鉴。本报就报业转型的相关问题,对其作者——《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陈国权进行了专访。

数字化转型注定是个败局?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一直在关注报业转型,2012年曾出版过一本书《新媒体拯救报业?》。都是关注报业转型,这本书与此次出版的新书相比有何不同?

陈国权:前一本书《新媒体拯救报业?》出版之后,有人在微博中批评我,说“你老说报业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那什么才是对的呢”。在我看来,这个批评还是中肯的。作为一本具有明确实践指向的书,也应该如同舆论监督一样,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必须要有建设性,要有利于这个和谐社会。

但是,涉及到报业的新媒体,我真的无法也没有能力明确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对的”或者“谁做对了”。报业的新媒体实践如同我的书一样,“在告诉人们哪些不能做方面功勋卓越,但在告诉人们哪些能做方面则没有建树”。

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定就是个败局,一个劲地媒介融合,最后的结局就是新媒体融合报业,而不是报业融合新媒体,这两者有本质区别。报业在这场融合竞争中会逐渐丢失自己的核心资源,最后找不到自己。而且,我也不想勉为我难,硬要给一个原本就没有什么前途的报业数字化转型盖上很多美丽而夸张的帽子。如果硬要让我说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好话,那我还不如不写。

要回答读者的质问、满足读者的要求,我就不能仅仅做报业“批判者”,更应该成为报业“建设者”。面对读者的质问和要求,我在努力积极地寻求答案试图满足要求。过去的两年多时间,我在工作中进行过不下10次的专题调研,奔赴各地采访报人们的焦虑困惑与思路观点,在各种会议、座谈、讲座中抛出观点供批判争鸣,做报业转型规划方案时与报人们一起沟通交换意见和判断。我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同行们探讨报业转型的机会,甚至是在微博中爆发争论。新书中大部分没有注释的案例与数字皆来自于以上这些。

可以说,《报业转型新战略》是《新媒体拯救报业?》的延续,延续了上一本书的理念基础:一是对报业数字化的判断,认为报业数字化不能成功,但为了本书的完整性,将报业数字化作为其中一章,增加了对报业数字化困境的一些本质东西的反思;二是对报纸未来的看法,认为报纸未来的路径是分化,这个方向现在已经确定无疑。所不同的是,《报业转型新战略》整本书都是在回答读者的问题“什么才是对的”。

报业转型什么才是对的?

《中国新闻出版报》:那你是如何回答“什么才是对的”?

陈国权:《报业转型新战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产业的转型,关键词是平台再造。

传媒一般都肩负两种职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赢利平台和舆论平台。其他企业应该也是如此,兼顾赚钱和社会责任。过去的媒介,总是兼顾多种功能,既是个赢利平台,更是个舆论平台。央视的舆论影响力一流,赢利能力也一流;各个报业集团不仅肩负着舆论引导重任,也同时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还为国家上缴大量利税。

但时过境迁,现今的多元媒介生态时代,报业面临窘境,报纸的赢利能力衰减,但报业的舆论责任不能够减轻。这样一来,报业必须寻找到一些新的平台,能够担负起报业被衰减掉的能力。当然,这样的平台不应该是一个,在现在这样一个媒介竞争格局中,指望一个平台来完成所有的任务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而应该是多个。报业的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成为转移的平台,但它仅仅是众多平台的其中之一,而且,还不一定是赢利平台,它成为舆论平台的条件可能更成熟一些。

报业投资、报业整合、报业地产、产业链的转型等,这些都是报业产业转型的平台再造。这些平台着眼的都是赢利平台的转移,确实,报业危机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赢利能力的衰减,报业的赢利能力是报业舆论能力的基础,也是未来报业继续生存发展的基础。赢利平台的再造必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进行考量。

传统报纸到底会不会消亡?

《中国新闻出版报》:从报业研究者的角度看,您认为报纸会不会消亡?

陈国权:报纸不会消亡,但它会分化,报业的未来就在报纸的分化中。形态转型是《报业转型新战略》下篇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是媒介分化,或者说是报纸分化。报纸作为一种媒介形态,依然有其存在价值。形态的转型并不一定就是指要变成数字的,而可能形态不变,内容的分众化,赢利模式的变化。这是报业转型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书下篇的核心所在。

我认为,讨论报纸是否会消亡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报纸种类确实会消亡,但有些报纸种类却仍将发展繁荣。我用媒介形态变迁的规律包括生物竞争的规律,来分析报纸的进化、分化进程与未来。

有人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认为它正在走向灭亡。其实,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恐龙并没有灭亡,生物界公认的观点是,地球上现在繁盛的鸟类就是恐龙进化的后代,一小部分小型恐龙在竞争中分化出来,它们长出了翅膀,在天空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媒介进化角度来看,报纸也是如此,一些不能适应环境的报纸种类将灭亡,而一些在竞争中分化出来的新品种由于更好地适应了环境而将继续发展。报纸的进化与分化就像是一棵树,有些枝桠长得好一些,有些枝桠长得差一些;有些枝桠则会逐渐枯萎,而有些枝桠还会有新的树枝被分出来。

都市报、党报、社区报、行业报、地铁报,还有许多本书限于篇幅没能分析到的报纸种类在未来的报业竞争格局中,或生存、或死亡、或勉强度日、或发展得很好。报纸形态的转型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要由纸变成其他形态,它可以是依附于纸质上的内容特色化、运营模式多元化、面向的读者分众化、发行范围区域化,等等。这样的转型,很多报纸正在实施;这样的转型,更现实,也更代表了报业未来的方向。(原文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6月12日,作者晋雅芬,略有删改)

来源:新华网传媒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