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更有力的国际合作交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7-06-09





  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第二届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6月7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希望会议分享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的认识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前一天,习近平在即将启程访问哈萨克斯坦之前,接见了来京参加此次清洁能源会议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州长杰里·布朗。他指出,中美两国省州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创造更多合作亮点,把地方交流和合作打造成中美关系发展新的增长点;希望加州能为促进中美两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做出更多贡献。


  近年来,中国社会和舆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日益提升,政府在环保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困扰中国诸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密切关注与热烈讨论,并逐渐形成了尽快有效应对环境问题的社会共识。中国社会对于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等领域的自觉意识的形成,内在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进程中;中国对于改善环境的责任意识,首先来自于应对自身问题的迫切需求。在刚结束的全国高考中,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便将“空气污染”作为来华留学生可能关注的“中国关键词”之一,显示中国社会已经习惯于用开放的视野坦率面对此一难题和挑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矛盾与紧张,但这些矛盾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加以调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不少地区为追求经济数据的快速增长,倾向于暂时牺牲环境,并认为这是“必要的牺牲”。但当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真正呈现之后,这种以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发展代价”的主张遭遇了强烈的批判和否定,近年来已经基本从各级施政方案中消失。


  不过,难题在于,旧的经济发展方式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产业格局,其中的高排放企业要完成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改造成本,并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像中国这种地区差异巨大的国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构节能减排的新体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中国、印度、南非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很难像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接受过高的节能减排等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2015年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巴黎协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达成妥协与共识,是当代全球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就。


  各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主要的症结其实未必在于各自承担责任如何分配,而在于如何在环保与产业升级转型等技术领域更有效地形成全球分享的机制,使那些仍然需要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高效的环保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巴黎协定》的框架确立之后,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这类推动环保技术创新与经验共享的国际性平台,凝聚了更为积极主动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努力,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创造性的国际合作行动,积极主动的节能减排行动,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无可回避的道路。本月初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之后,奥巴马和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发表了批评意见,美国纽约、洛杉矶等60多个市的市长发布了一份共同声明,表示将接受、尊重和恪守对《巴黎协定》所定目标的承诺,将建立或加强与全世界的联系,共同保护地球,预防灾难性气候变化的风险。德法等众多欧洲国家亦表示,将继续履行《巴黎协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些声明或宣示,都强调了国际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无往不复,无平不陂。由于世界每个地区都有着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内在需求,致力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社会,在经历波折之后,或许会激发出更为自觉、更为广泛的合作交流行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