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报驻地记者和通讯员“回家”畅谈


作者:赵玲    时间:2011-12-30





  本报北京讯记者赵玲报道 12月28日下午,北京的气温降至冰点,但中国医药报社的会议室里却暖意浓浓,热情洋溢。本报驻地记者和通讯员齐聚报社,畅谈新闻宣传工作的感想和体会,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玉川表示,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多学、多练、勤思考,“学为用之先,用为学之始”。新闻宣传的“魂”是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工作中的亮点;新闻宣传的“神”是要把握好角度,以巧妙新颖的角度来反映实际。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和新闻敏感性,更要有激情和兴趣。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孙斌园说:“2006年与中国医药报社结缘后,我收获很大。今年报纸改为日报后,信息量更大,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医药行业的动态更及时。”他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实地采访培训,分期分批组织记者到各地深入采访,反映动态。


  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副调研员李开银说:“近年来,报社对一些重大选题都组织记者到一线深入采访,对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基层的鲜活经验进行了很好的挖掘。如今年对甘肃省平凉市的新闻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了我们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杜冰建议,应创建报社本部编辑记者片区联系责任制度以及各记者站之间的沟通平台,以建立起更有效的长效沟通机制。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赵庆胜对此表示认同,他说,报纸改版以来,不仅信息量增大了很多,而且稿件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当前很多地方局的业务处室干的多,讲的少,需要新闻宣传工作者不断加强“走、转、改”,共同促进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宣传工作。


  各位驻地记者和通讯员也纷纷就今后如何加强记者站建设,充分利用《中国医药报》这一监管政策法规宣传的平台、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科普宣传的平台、舆论监督的平台发表了见解。大家表示,要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确保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来源:中国医药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