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内都唯一自传性写真随笔《黑白》国内首度出版


来源:新浪读书   时间:2017-05-11





 



《黑白》 [日]石内都 著 吴菲 译 中信出版集团 / 楚尘文化 2017年5月
 


     哈苏国际摄影奖是国际摄影界一项重要赛事,被称为“摄影界的诺贝尔奖”。继滨谷浩、杉本博司后,石内都是日本第三位获得哈苏国际摄影奖的摄影大师,也是亚洲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摄影师。

 

  此次,她唯一的自传性写真随笔在国内首度出版,使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重量级摄影师的影像与文字世界。

 

  对准那些众人噤声回避的历史禁区

 

  战后的横须贺、废弃的红灯区……石内都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在战后作为美军基地的家乡横须贺的童年往事、开始摄影的契机以及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为日本战后一代的摄影师,石内都与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一同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日本当时完全由男性主导的摄影界中,她一直尝试展现一幅与男性不同的战后图景。她的镜头并非纪实的血腥与荒凉,而更多在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抚摸着战争在人们身体和精神上留下的伤痕。

 

  对准那些女性成长中不愿直视的苦涩、侵犯与威胁

 

  “石内都的照片很美,也正因此,它们显得悲伤,像是再次撕开一个快愈合的伤疤,让脓与血暴露在空气中,然后注视着它。”这是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策展人笠原美智子对石内都作品的评价。

 

  在这本书的图像里,常常出现脚后跟、身体疤痕、褶皱的肌肤等常人主动回避的部位,展示了石内都对“承载着时间的斑驳肌肤”的迷恋。她的文字充满对自身、死亡、性、衰老和一些侵犯的思考。这些女性成长中无法逃脱、而又难以面对的羞耻和伤痛,被石内都冷静而温柔地注视着。

 

  她不仅用影像,也用文字向读者传达着自己独特的理念:无惧于面对羞耻,才能用脓血浇灌出鲜花。

 

  《黑白》带你走进摄影艺术之门

 

  《黑白》是石内都黑白摄影集大成之作,17篇散文,50多幅高清照片,收录了石内都从70年代初期崭露头角到90年代初期步入成熟的主要代表作品。

 

  书中散文除了已发表过的三篇,其余均为石内都为本书特地撰写。她的文字灵动而富哲思,视角独特,对于身体、美丑、存在与死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不禁让人震惊又唏嘘。

 

  本书将带我们走进这位静默而坚韧的女摄影家,也带领读者走进摄影这门奇妙的艺术。

 

  作者在书中写自己拍照的原因:“横须贺的空气、公寓的墙壁、赤线地带的气味到底是什么呢?全都是我。这么说虽然简单,即便都是我,难道不更是近乎我的羞耻吗?现在我才觉察了。而这终究不过是近似而已,事实尚未明了。我想或许是因为不明了,我才一直不断地拍照。”

 

  哈苏基金会这样评价道:“石内都35年的摄影生涯确立了她在国际摄影领域的地位,她的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许多摄影师和观众。她的骨气和决不妥协的摄影风格让我们了解了战后的日本,她的影像充满了力量。”

 

  阅读石内都,给予我们面对现实的勇气与力量!

 

  [编辑推荐]

 

  她的艺术与人生,是以脓血浇灌出的鲜花。

 

  日本重量级女摄影师石内都唯一自传性写真随笔,国内首度出版;楚尘文化“摄影文化丛书”2017年重磅新品;

 

  以米色加厚超感纸装订,日本原版书哑黑墨印刷,唯美画质,细腻呈现黑白摄影作品精致的层次感与颗粒感;

 

  亚洲第一位获得了有摄影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国际大奖的女摄影师,也是继宾谷浩、杉本博司之后获此殊荣的日本第三人;

 

  作品被收入陈列于收藏着梵高、毕加索等多位现代艺术大师的美国现代艺术馆;

 

  目前,已在伦敦、洛杉矶、纽约、东京、巴黎、温哥华、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各大城市举办了大小近百场个展;

 

  本书是石内都黑白摄影的集大成之作,跨越二十载光阴,网罗宏富,收录了她从70年代初露头角到90年代初期步入成熟的主要代表作品;

 

  石内都是镜头的诗人,她的照片仿佛永远在冥想、在凝视,她用不安的构图捕捉街道的空气,用平稳的相框装住颓圮的房屋;用高清的相纸放大皮肤的微痕;常常在触目惊心的同时,又温情感动,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一向习焉不察的生活真相;

 

  在石内都的镜头下,仿佛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会呼吸的存在,她带着一视同仁的尊重,让我们在最贴近心灵的地方,体悟生命的故事。

 

  [内容简介]

 

  《黑白》是石内都黑白摄影的集大成之作,17篇散文,五十篇高清摄影作品,收录了她从影二十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黑白照片。其中,包括具有自传色彩的早期三部曲《绝唱·横须贺街头》《公寓》《连夜的街》,以及八十年代末,石内都真正确认了自己女性摄影师身份的《1·9·4·7》《1906》《手·足·肉·体》等。

 

  在这本书中,石内都一面阐释了自己独到的摄影理念与独特的身体美学,对黑白色调的偏爱,对35mm照相机的全心依赖,对承载着时间的斑驳的皮肤的迷恋,也写下了自己在战后作为美军基地的家乡横须贺的童年往事,开始摄影的契机。也还记录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如拍摄《连夜的街》时,与战后废弃妓院的老板阿袖的相遇。多年来,阿袖总是坐在玄关静静地吸烟,好像等待着谁的到来。石内都的文字灵动而富哲思,视角独特,对于身体、美丑、存在与死亡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不禁让人震惊又唏嘘。

 

  作为日本战后一代的摄影师,石内都与荒木经惟、森山大道一同崛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日本当时完全由男性主导的摄影界中,她一直尝试展现一幅与男性不同的战后图景。她的镜头并非纪实的血腥与荒凉,而更多在用女性特有的温柔抚摸着战争在人们身体和精神

 

  [作者简介]

 

  石内都

 

  日本女摄影家。

 

  1947年出生在日本群马县。1979年荣获第四届木村伊兵卫奖;2006年获日本写真协会作家奖;2009年获每日艺术奖;2014年,获得哈苏国际摄影大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

 

  6岁时,石内都随家人移居到当时被作为美军基地的横须贺,在这片无序的土地上,她从小见证了暴力的残酷。

 

  28岁,从多摩美术大学退学,投身摄影。以母亲婚前之名“石内都”为笔名,展览作品。之后,她返回故乡横须贺,拍摄了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风景,整理为影集《绝唱·横须贺街头》,并用父亲给自己储备的嫁妆,自费出版。1978年,在同为青年摄影家的荒木经惟的鼓励支持下,石内都用这组家乡的照片举办了个展,展览前言由森山大道撰写,大获成功,一举引起了日本摄影界关注。

 

  40岁,从公司辞职,成为专职摄影师。一改早期脱焦、模糊、失衡的风格,开始用细腻高清的画面表现人体肌肤上的细致痕迹;完成了《1·9·4·7》《1906》与《手·足·肉·体》。

 

  进入21世纪后,石内都又转向了彩色摄影,2000—2005年,在母亲去世后,她拍摄了母亲身前使用过的衣饰与化妆品的组照;2007年拍摄了广岛核爆遇难者的遗物;2012年,受邀前往墨西哥,拍摄了女艺术家弗里达的遗物,用明丽而透亮的画面,展现了同为女性的弗里达传奇坚韧美丽的一生。

 

  [媒体/名人评论]

 

  石内都35年的摄影生涯确立了她在国际摄影领域的地位,她的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许多摄影师和观众。她的骨气和决不妥协的摄影风格让我们了解了战后的日本,她的影像充满了力量。

 

  ——哈苏基金会

 

  摄影,作为一种乍看上去表面得不能再表面的影像方式,在石内都手中,却成了一种刺穿生命与现实本质的再好不过的手段。

 

  ——顾铮复旦大学教授

 

  石内都的摄影作品宛若镜头中展开的卷轴,以亲情、女性的生命做为凝视对象,锐利而清晰。

 

  ——艺术中国

 

       石内都融合历史、记忆与伤痕的创作议题,具强烈个人风格的视觉贯彻,被喻为承接东松照明、森山大道等人之后,足堪为代表日本现代摄影进程的指标性作家之一。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石内都的照片很美,也正因此,它们显得悲伤。……石内总是会这样做。有点像是再次撕开一个快愈合的伤疤,让脓与血曝露在空气中,然后注视着它。

 

  ——笠原美智子东京都写真美术馆策展人

 

  石内都认为人们的痛苦会伴随自己的贴身物件遗留下来,拍摄它们就像是拍摄其主人那样。

 

  ——《光圈》美国摄影杂志

 

  (在石内都所拍摄的她母亲的皮肤与遗物这两组照片形成的两个不同地带之间,人们)可以解读到石内都的关于“间距”、覆盖伤痕的皮肤、记忆及其内含、作为个体的人无法复归的孤独等的思考。

 

  ——桑德拉?菲里普斯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高级摄影策展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