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力争2015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市


时间:2013-03-27





东南网-海峡导报3月27日讯 2015年,厦门将力争成为全国计划单列市中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

  昨日,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庄世坚副局长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目前,厦门已完成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指标中的5项基本条件,创建工作正有序进行,目前地表水环境和农村环境为整治重点和难点。

 厦门已达到5项基本条件

  据庄世坚介绍,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指标共分为5项基本条件及22项建设指标。

  目前,厦门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前5项基本条件,包括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完成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等。

  4个镇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根据国家级生态市创建要求,全市80%的区必须达到国家级生态区建设指标并获命名,区下辖80%的镇达到国家生态镇建设指标并获命名,辖区80%的行政村通过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

  庄世坚介绍,目前岛外4区均已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并获命名。全市辖区的14个镇(街)中,除了4个国家级生态镇,还有10个获得省级生态镇命名,其中一个已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验收,正等待命名。全市辖区156个村(社区),已有146个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下一步,岛外4区将在6月前完成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工作,将审报材料上交,等待国家环保部进行考核和命名。

  目前重点整治农村污水

  庄世坚透露,厦门国家级生态市的创建,目前的难点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农村环境整治,对此,岛外10条溪流流域的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景观规划已完成,正在加快组织实施,海沧区和集美区作为试点区,相关工作已着手开展项目建设。

  对于农村污水,庄世坚介绍,近年来,岛外农村的一些水塘正受到周围建设开发的污染,目前结合创建工作正在农村连片地区进行污水整治,以同安汀溪镇为例,设立52个分散的污水处理工程,根据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将农村污水进行统一或分散式的处理,以化粪池、沼泽池等方式进行再利用,有的经处理后还可直接进行农田灌溉。此外,集美和海沧目前已实现全区禁养生猪。

  市民提问 地铁建设如何保护生态

  市民:地铁建设会不会对厦门生态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庄世坚:地铁建设的环评报告中,已针对此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地铁的路线选择尽量避开地面上的建筑和城镇区,避免下穿建筑物,尽量从道路下方通过,地铁换乘采取“零换乘”,地铁站的景观设计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物的协调等。庄世坚透露,地铁建设现已上报环保部审批,正待其批复。

  有意增设汽车尾气检测点

  市民:厦门出现轻度污染次数越来越多,看到湛蓝天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会否考虑多设汽车尾气检测点?

  庄世坚:环境空气质量一取决于大气污染物,二取决于天气系统,现在的努力就是要使污染几率达到最低。厦门已设立了2个汽车尾气检测点,并有意向继续增设,目前还在和相关部门协商,具体位置和数量还不便透露。

  相关新闻

  2015年力争跻身国家“生态市” 厦门目前已达到5项基本条件,岛外4区将在6月前完成创建

  海西晨报讯 昨日,厦门市环保局副局长庄世坚接听市长专线时介绍,厦门将力争2014年底通过国家级生态市验收,2015年获得命名。如果一切顺利,厦门有望成为全国计划单列市中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市。

  国家级生态市需要哪些条件呢?庄世坚介绍,全市80%的区必须达到国家生态区建设指标并获得命名,区下辖80%的镇要达到国家生态镇建设指标并获命名,辖区80%的行政村须通过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

  目前,岛外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均已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并获得命名,并力争今年6月前完成国家级创建。

  在岛外辖区的14个镇(街)中,同安的莲花、汀溪,翔安的新圩、大嶝4个镇已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另外10个镇也已全部获得省级生态镇命名(其中翔安内厝已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待命名,其他9个镇力争今年6月底前完成国家级创建工作)。

  另悉,在厦门辖区156个村(社区)中,已有146个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

  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也有一系列指标,共分为5项基本条件及22项建设指标。

  庄世坚介绍,包括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内的5项基本条件厦门均已达到要求。而22项建设指标中,还有一些分项尚未达标,将大力攻坚克难。其中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强海岸带和近岸海域环境整治等。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