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政区合一产城联动 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时间:2013-01-08





  7日上午,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新体制运行揭牌仪式。通过整合提升、创新体制,福州高新区实现政区合一,未来将通过产城联动的形式,着力打造一个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科技含量高、生态环境优美、环保节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二十余载打造科技高地

  福州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经过22年发展,这里已成为福州市技术密集、高效益产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区域。截至2012年底,福州高新区已汇集各类企业225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76家、上市企业13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6个、专家工作站4个,国家名牌产品3个、驰名商标3个,发明专利390项。

  据统计,2012年,福州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30亿元、总收入620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出口总额36亿美元、实交税金19亿元,分别比增10.5%、10%、11%、10.2%、10.8%。该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占70%、光机电占18%、生物工程和新材料占10%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工业产值密度为104亿元/平方公里,税收密度为3.2亿元/平方公里。

  此前,福州高新区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下辖洪山、马尾、仓山、台西科技园四个老园区和主体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其中,海西园由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其他园区由高新区管委会统筹管理,属地政府负责具体管理。

  顺应潮流 创新体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05家,从管理体制类型来看,主要有政区合一型和派出管理型两种模式。为突出高新区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作用,使高新区真正成为拉动福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201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创新高新区体制机制。当年8月,市编委下发新的“三定”方案,对福州高新区的管理职能作了新调整。

  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由市政府授权赋予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管理和统一开发;同时,成立党工委、纪工委,作为市委、市纪委派出机构。整合提升后的福州高新区负责管理洪山、马尾、仓山、台西科技园及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并根据委托行使闽侯县南屿镇及上街镇建平、新洲、厚庭、马排、马保等5个村和仓山区冠洲村的行政职权,规划面积扩大到约174平方公里。

  市委常委、副市长、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铁骏表示,新体制的运行,意味着福州高新区实现“政区合一”和“人权、事权、管理权”的三权合一,不但发展空间扩大,还拥有了独立的财政、工商、税务、规划等职权。这将大大增加高新区吸纳高新产业的承载量,实现产业规划统筹布局、新老园区资源互补共享,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提升;为高新区打造“马上就办、特事特办、全程代办”的优良软环境,加快更多项目更快地落地,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助推我市经济跨越发展。

  新体制打造科技产业新城

  现在的福州高新区已经不仅仅是单一的产业园区,而是一个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园区。体制上的创新只是开端。未来,福州高新区要打造的是福州的科技产业新城,使之成为福州市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上,福州高新区将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赶超速度,加快产业规模的提升,力争到2017年跃上新台阶,经济规模达到全国高新区中等水平,并凭借地域、政策等优势对省外高新区产生集聚作用。借助新体制,福州高新区将着力发展自身特色,突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特色;集中打造高校产业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榕商回归产业园、飞地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清华紫光科技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福州经济的新增长源、创新驱动的引擎、新兴产业和重大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和承接地,辐射和带动福州科技产业发展。

  同时,福州高新区还将“软硬兼施”,着手建设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和政策、管理服务体系,到2017年初步建成功能完善、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政策优越的科技产业新城。

来源: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