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为特色


时间:2015-04-21





  4月20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印发,根据福建省副省长郑栅洁的解读,《方案》明确了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要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根据《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实际范围为118.04平方公里,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其中,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是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还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率先推进两岸投资贸易自由

  在郑栅洁看来,深化两岸的经济合作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根据《方案》,福建自贸试验区将在产业扶持、科研活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支持台资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试验区内集聚发展,重点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

  同时,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品牌企业赴台湾投资,促进闽台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闽台合作研发创新,合作打造品牌,合作参与制定标准,拓展产业价值链多环节合作,对接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构建双向投资促进合作新机制。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台资在大陆的布局有北上长三角南下珠三角的特点,台资能否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内落户需要开放措施的逐步落地。

  丁长发认为,目前在产业合作方面较大的顾虑在于知识产权问题。《方案》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描述中,提出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制以及纠纷调解、援助、仲裁等服务机制。

  按照丁长发的分析,在合作的产业方面,台湾的花卉、种苗等产业可与厦门的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包括光电、LED产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业、船舶制造等产业也可以向自贸试验区范围进行转移。

  促进服务要素流动

  除了上述产业以外,服务业将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两岸合作的“重头戏”。

  在《方案》中,服务贸易着墨颇多。一位为厦门片区做过政策咨询的学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服务业是三个片区希望积极发展的产业。

  根据《方案》,福建自贸区将进一步扩大通信、运输、旅游、医疗等行业对台开放,将在电信和运输、商贸、建筑业、产品认证、工程技术、专业技术等8大服务领域加强合作。

  而为了这些合作,福建自贸区在闽台服务要素的自由流动方面也进一步地扩大开放力度。除了鼓励有条件的台商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以外,对于台胞在自贸区内的工作也将有进一步的放开,如探索实施社会保险方面的对接,以及探索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任职。

  丁长发认为,服务要素的流通仍有赖于福建当地产业在自贸试验区的机遇下能否得到激活,“服务业开放是对人的开放,而人始终要跟生意走”。

  而作为更为关键的资金要素,《总体方案》中称福建自贸区将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允许自贸试验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台湾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借款等业务。支持台湾地区的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

  在平潭展开互补试验

  在《方案》中,平潭片区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出现,将培育平潭开放开发新优势。其中包括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赋予平潭制定相应从业规范和标准的权限,在框架协议下,允许台湾建筑、规划、医疗、旅游等服务机构执业人员,持台湾有关机构颁发的证书,按规定范围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业务。

  同时,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任职的台湾同胞试行两岸同等学历、任职资历对接互认,研究探索技能等级对接互认。对台商独资或控股开发的建设项目,借鉴台湾的规划及工程管理体制。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将在平潭开展互补试验,“将平潭打造成为自贸试验区内的窗口,更有针对性地对台合作。”

  因此,此前在平潭片区内的一些政策将不适用于其他地区。以税收为例,《方案》称,平潭综合实验区税收优惠政策不适用于自贸试验区内其他区域。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方案》中也部署了与海丝核心区相关的试验举措。

  《方案》称,支持自贸试验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探索实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合作。

  黄端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面上推动开放,而自贸试验区则作为点上的突破成为海丝核心区的开放高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