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百年软木画的淘金变局


时间:2014-05-09





  福建新闻网福州5月8日电 题:福州百年软木画的淘金变局“那时候,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软木画,就像有句话说‘能拿筷子的都会做软木画’。”回忆起当年软木画的辉煌,福州软木画吴氏第四代传承人吴芝生这样说。从1914年福州人陈润春创制第一幅软木画至今,福州软木画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史,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称“福州三宝”。

  上世纪80年代,软木画是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工艺品。据福州官方的历史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州软木画从业人员逾一万五千人,产品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外贸遭遇“寒冬”,主要依赖出口的软木画受重创。由于一些淘金者急功近利,一大批质量低劣的产品充斥市场。双重打击之下,福州软木画开始衰落。

  随着福州软木画产业的日渐式微,目前当地的从业人员已不足百人。“在软木画产业最困难的时候,村里只有我继续坚持下来。”仍旧在软木画发源地——西园村打拼的吴芝生说。

  福州软木画以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进口的栓树皮层为材料,削取薄片,精雕细镂成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栈桥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做成白鹤、孔雀、糜鹿等鸟兽,装在玻璃框里,以“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闻名于世。

  “西园村是软木画的发源地,软木画是福州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工艺品,就这样断掉很舍不得,我一定要坚持下来。”别人都放弃了这门手艺,而一个“舍不得”让吴芝生坚持了下来,成了西园村唯一一直坚持做软木画的人。

  “软木画市场不景气,集体企业倒了,很多老艺人都转业了。而我们家是靠软木画生活的,所以那时候过得很艰难,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谈起那段日子,吴芝生依然感觉历历在目。

  一个产业的淘金潮退,一个老手艺又如何传承?受到热心人士的关注。

  2002年4月,为拯救软木画,吴芝生创办了自己的软木画创作中心,吸收了十多位手艺尚存的艺人,继续坚守民间工艺阵地。2010年,企业家郑学智在官方帮助下,在福州成立福州传承软木画有限公司,也吸纳了不少福州软木画艺人。

  一直以来,软木画手艺的传承困扰着吴芝生,“现在从事软木画的一般都是老艺人,年龄平均都在50岁以上;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手艺传承出现了断层。”

  不过,作为老艺人的吴芝生与作为企业家的郑学智都一致认为,软木画要有未来,一定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有钱赚,产业才能兴。

  现在,吴芝生做得更多的是让软木画工艺与时俱进,将软木画推向旅游商品市场。他将国内外的一些著名景点入画,使得软木画作为特色旅游商品更易被游客接受。

  吴芝生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软木画技艺和产业重兴,“比如把马来西亚双峰塔等这些国外特色景点作为创作元素,创制商务礼品和旅游商品,这样更有利于让软木画重新走向国外市场。”

  在福州软件园立足的郑学智,则在今年将水晶、有机玻璃等现代工艺材料引入软木画创作,解决了软木画怕水怕摔、不便携带的“软肋”。将工艺品带向旅游纪念品、家居生活用品及办公文化产品领域,则是他的商业眼光。

  从万余人淘金到百余人守艺,福州“一绝”软木画在经历百年发展后,新的淘金变局刚刚开始。完

来源:福建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