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年内要敲定


作者:田姣 周亮    时间:2015-09-1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2015年第四季度,京津冀、上海、广东等8个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具体的改革试验试点方案。

  针对广东的方案,李朴民表示,广东珠三角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对南都记者表示,广东创新改革试点区域比广东自贸区的区域会更大,但改革的力度可能不会像自贸区那么大。

  广东珠三角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此次改革从国家层面统筹好各个地区改革之间的分工,有针对性地在不同领域推进相关改革。8个改革试验区试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其中京津冀的改革试验主要着眼于区域协同发展,上海着眼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广东珠三角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试验区试图通过整体创新来促进全国创新发展,但最关键的是要推动金融创新和人才创新。”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伍新木表示。

  事实上,随着广东自贸区正式运行、C E P A新协议的签订这双重利好的出现,“内地市场越开放,粤港澳的融合程度就会越加深”这一判断,却成为一个在实践中求解的问题。

  “广东有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粤港澳优势互补,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也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深圳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对粤实际投资增长22 .5%,广东对港实际投资增长39%;在粤备案的香港服务提供者投资8 .26亿元,粤港服务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

  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十八次会议上,两地的高层就强调,加大力度深入推进粤港更紧密合作。

  力度可能没有自贸区那么大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陈波认为,上海、福建、天津、广东这些自贸区与试点区域是很大部分重合的,只不过是总体方案出来以后呢,对于自贸区里面更快的改革变得更容易复制出来,这种复制也有好几种,一种是直接复制到全国,还有一种是复制到地方,分阶段复制,有了这些创新的区域,使得这种复制会更快更容易。

  他表示,广东创新改革试点区域比广东自贸区的区域会更大,但改革的力度可能不会像自贸区那么大,因为自贸区对接的是很多不敢落地的服务业、金融业。剩下的广东其他区域力度就会稍微小一点,得等自贸区先去做,然后再有一个推广的过程,自贸区里面经过人大授权可以进行法律方面的改革,但在新的区域只有行政授权没有法律授权,在法律的限制下并不能进行像自贸区那样大刀阔斧的改革。

  “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实际作用很值得推敲,地方政府能不能创造一种被市场所接受、能够促进市场发育的制度红利来,如果政府没有这方面的改革决心和能力,那改革试验区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过,他也担忧地表示,“我们早前已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试点省份、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经济区,都有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据我所知,这种支持的回报是非常低的。此外,政府目前主要以P P P模式来进行企业创新初期的资金支持,而企业后期的发展壮大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创新已成为最大的问题和挑战。”

  金融及人才创新已在推动

  至于金融创新,广东自贸区在积极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也在积极探索建立粤港金融产品互认、资金互通、市场互联机制,设立面向港澳和国际的新型要素交易平台,促进粤港澳投资融资汇兑便利化。银行业方面,截至今年7月,香港在粤设立营业性机构172家,实现了港资银行在广东省的全覆盖。

  “事实上,自贸区给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上述券商分析师对南都记者称,“随着自贸区金融政策发展,银行在资产类业务、负债类业务、中间业务等业务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更具潜力;国际化竞争将倒逼银行业务转型及创新水平提升;在适应开放市场过程中,银行将更主动对接自贸区服务创新,使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同国际接轨,有利于全能型银行的锻造。”

  上述券商分析师称,“自贸区内金融市场准入更趋开放,国际化竞争环境愈加激烈;银行在经营管理经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综合实力方面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广东三个自贸区都在想大力发展金融业。不过,“但目前可能只有前海比较有条件,它拥有一些特殊的金融政策,发展基础也更好———有资本市场、创业板,有基金、人才,且创业创新环境好。”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称。

  粤港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深度推进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金融、旅游、法律、会计、规划、建筑等专业服务领域合作,推进资质互认,提高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进入广东的便利性。

  而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透露,广东近年来加快“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探索国际职业资格互认,示范区集聚人才效应在日益显现,目前已聚集各类人才超过20万。

来源:南方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