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筑产业化“五化合一”再升级


时间:2015-08-13





  建筑产业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从来没有停止过创新的脚步。近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联合制定的《深圳市住宅产业化项目单体建筑预制率和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出台,首次对建筑产业化项目的界定作出明确要求,标志着深圳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五化合一”整体解决方案再次迈上新台阶。

  “接下来,深圳还会将建筑产业化相关要求融入现有的建设行政管理流程,进一步推动建筑产品走向标准化和产业化道路。”深圳市住建局住宅产业现代化处副处长岑岩在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深圳将在9月份举办的北京住博会上发布标准化系列图集,将标准化设计贯彻到保障房乃至商品房领域。

  夯实底盘迫在眉睫

  “大家都在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但是当着我的面,请你们不要在我面前说‘大数据’三个字。同时开工的300个项目当中用BIM的还不到10%,这种情况你还跟我谈什么大数据呢?”前不久,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关于大数据的一番发言,折射在建筑产业化领域同样发人深省。

  尽管建筑产业化已经在中国推广了十几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国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工程建筑面积却仅有1800多万平方米,相对于全国的建筑面积而言可谓是“九牛一毛”。

  “当前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粗放,离工业化生产有较大距离。因此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将建筑业的精细化水平由手工作业的厘米级误差转变为工业化生产的毫米级误差,用标准化设计解决户型、结构等基础性问题是当务之急。”岑岩形象地告诉记者,如果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来比喻建筑产业化的话,那么标准化设计就相当于搭建底盘,其他相当于汽车配件。“如果连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基础都没打好,就去做工业化4.0或者互联网内装,怎么可能实现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深圳在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五化合一”整体解决方案,即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据了解,目前不仅深圳全市的保障房逐步按照标准产品来做,一些商品房诸如万科的项目也在形成标准户型推广。

  政策引导需找准定位

  去年底,深圳曾发布《关于推进深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试行)》,率先在全国提出3个100%的“奋斗目标”,即从2015年起,深圳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和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100%实施产业化;政府投资保障房100%按标准化设计、产业化方式建造;安居型商品房(两限房)100%按产业化方式建造。同时加大鼓励、奖励措施,在自有土地自愿实施产业化方式建造的,给予3%的建筑面积奖励,地价按50%市场评估地价计收,产业化住宅由主体建设到2/3才可预售改为建设到1/3即可预售。力度之大,引发全国关注。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有其特殊性,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常常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通盘考虑。”岑岩表示,深圳与香港隔海相望,本身就有不少代工与供应的工厂,产业基础与市场环境较好。因此对于建筑产业化,政府主要是起到规范和政策引导的作用,市场运作的主力军则是企业。“政府主要负责需求端,诸如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政策奖励。为了避免产能过剩,政策没有给予新厂建设的鼓励优惠,我们希望供给端可以交由市场自行解决。”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项目汇集到建筑产业化旗帜下,如何规范市场有序发展也成为政府面临的问题。“让审批更加透明化、标准更加科学化,这些都是接下来深圳要努力的方向。”

  此次发布的《细则》就是上述方向的一个成果落地。记者看到,《细则》对于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计算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有关部门和企业据此可以得出惟一而确切的数字,为政府审批的客观性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同时也有效规范了该行业的有序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