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迈入“千亿产业集群”时代


时间:2011-01-18





据新华社电 年初,武汉“ 光谷”传来好消息:2010 年区内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44.88 亿元。这是老工业基地湖北,凭借“中部崛起”东风,着力实施“千亿元产业工程”后结出的又一果实:2006 年,中央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当年湖北汽车产业率先迈上千亿元大关;2007 年,钢铁、石化接连跨入千亿元行列;2008 年,电子信息、食品紧随其后站上千亿元台阶;2010 年,纺织和装备制造为千亿元产业再添生力军……从产业链的源头到制造业高端,“ 千亿元产业”接连涌现,见证了湖北“ 打基础、管长远”,把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升级,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

振兴“ 武”字头企业,是盘活湖北工业“ 存量”的重要举措。经过重构式改革,过去“大而全”的“武”字头企业,变得“ 精而强”,自主创新打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武重集团的数控机床,打入了英、俄、德、日、加、印、土耳其等多个海外市场;武锅集团与阿尔斯通合资,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锅炉制造基地之一;长动与西门子合资,组建亚洲最大的汽轮机制造基地;总投资30亿元,整合武昌车辆厂等5 家铁路货车工厂的重型机车基地武汉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正加紧推进。

新“ 武”字头工业企业活力迸发,标志着湖北新老工业体系更迭完成,一个总产值2300 亿元,9 大产业集群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昔日的老工业基地蓬勃兴起。如果说,几年前湖北工业发展的“ 火车头”,主要依靠钢铁、汽车等两三个产业,那么现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方阵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支柱。同时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产业板块集中度也不断提高,“千亿产业”伴生成长的态势日益凸显。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以光电子、生物、新能源环保、消费电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2010 年该区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富士康、飞利浦等纷纷入驻,一个以电子消费品为主,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日益成型;中部唯一的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武汉新芯与中芯国际、美国EDS相继落户,年产值千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也将形成;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突破千亿产值。2005 年,湖北轻重工业之比为27:73,而这一比例2010 年已经调整到31:69,纠偏补短成效明显。优势产业升级上位、新产业活力迸发,带动全省工业外向度大大提高,一批“ 湖北造”品牌脱颖而出,极大增强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和底气。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