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引领传统行业升级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7-03-15





  “湖北省政府预定2017年度经济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武汉举行,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据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预计湖北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同比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0.6万人。在各产业板块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报告特别统计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湖北区域内2016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


  抓创新,牵动发展“牛鼻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全力回应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的热切呼唤,用绿色装点荆楚人民的新梦想!”王晓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


  湖北坚决向污染开战,省控断面劣五类水比例控制在7.9%以内,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0%。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句话说出了企业家的心声。”荆州代表团企业家代表王洪运说,“在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定了我们企业家进一步坚守企业、发展企业的信心。”


  湖北区域内,华新水泥正是积极创新的实践者,经过10年时间的艰难转型,已经成功变身为一家环保企业,公司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成果日前拿下了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近三年,华新水泥已安全生态化处置生活垃圾250万吨,处置市政污泥90余万吨、处置三峡库区水面垃圾漂浮物50余万立方米、处置污染土75万吨,修复城市毒地上千亩,年生活垃圾处置量已占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总量的70%以上。


  不仅如此,华新水泥更是创新发展的受益者。2016年12月,国家工信部和环保部以及全国大部分省级政府19个省,包括湖北下发了水泥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所有水泥生产线全面实施错峰停产,但承担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可不进行错峰停产”。“错峰”生产政策已经让华新水泥的环保优势开始显现,即在其他水泥企业停产时公司仍可以生产。


  目前,华新在湖北、湖南、重庆、广东、河南、云南、四川等省市运行和在建的环保工厂共计24家,年处置废弃物能力超过500万吨。


  抓龙头,带动千家企业智能化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着力抓好50家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在湖北区域内,就拥有一家国内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华中数控,该公司拥有多档次全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数控装置和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2016年12月底,华中数控还与阿里云达成合作,推动制造装备从“数控一代”向“智能一代”升级。另外,华工科技、华昌达和京山轻机等也都涉足智能制造。


  另外,湖北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打造“双引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并且不断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