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为云南保山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段曙东    时间:2017-03-07





  近年来,云南保山市坚持“实施标准化,提高组织化,推进产业化”的工作方针,把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体系,创新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不断强化“标准化+”意识,大力开展“标准化+”行动,全力推进标准在当地产业、行业、企业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方面面的制定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保山地处云南省西部边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咽喉要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保山由对外开放的末端成为沿边开放的前沿,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切实发挥好标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该市制定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保山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率先创建了国家、省、市、县、乡5级标准化项目发展体系,逐步形成逐级培育机制,切实加强标准化研究与服务能力。


  围绕地域经济建设,保山市运用“标准化+”助推工业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他们积极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健全完善以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三大标准体系为核心的企业标准体系。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目前,该市的主导产品如白砂糖、水泥、矿泉水、工业硅等基本都采用了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他们还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争夺行业话语权。此外,他们通过制定黄龙玉等系列地方特色产品标准,助推特色经济快速发展。当地质监部门组织编写了保山南红玛瑙、龙陵黄龙玉两个地方特色珠宝标准体系,标准让龙陵黄龙玉这个地方“土玉”迈进了珠宝殿堂,让南红玛瑙重新绽放异彩,将两个项目培育成年产值达10亿元的新兴支柱产业,“标准化+”引领了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产业,壮大了一个产业,让保山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标准带来的产业红利。


  立足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保山市运用“标准化+”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他们重点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为基础平台,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标准化为手段,以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为目标,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使示范区的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增长,核心示范区的优势作用不断彰显。与此同时,他们建立起了一批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包括《昌宁甘蔗种植综合标准》《保山烤烟种植综合标准》等。到目前,该市累计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16个,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等27个,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52.55%。


  为全面提高保山腾冲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该市运用“标准化+”助推当地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地质监、旅游等部门以旅游国际化为目标,围绕旅游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塑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的品牌形象,建立了以“食、住、行、游、购、娱”6要素为核心内容的《腾冲县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收集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整理共185项,制定保山市地方服务业规范52项,云南省地方标准1项。各试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共制定企业标准1940项,其中,服务通用基础标准9项,服务保障标准656项,服务提供标准1275项。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强化了涉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了腾冲旅游质量的有效提升。


  保山市还尝试运用“标准化+”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2015年以来,保山市质监局探索标准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促进作用,先后批准了昌宁县勐廷和谐社区标准化试点、龙陵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试点、腾冲市水碓社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摆榔乡尖山村和谐社区综合标准化试点3个市标准化试点。目前各项目正在建设中,腾冲市水碓社区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已完成标准体系建立和地方规范审查,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45项,新制定地方规范75项。


  “标准化+”为保山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保山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当地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记者段曙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