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促进贵州内贸转型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张建    时间:2017-02-17





  加快建立现代内贸流通供给体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转变,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贵州特色产品市场供给格局。


  到“十三五”末,贵州省城乡消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消费市场健康繁荣,商贸流通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消费规模实现新突破。


  贵州省深入推进内贸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目标和使命。力争商贸流通业限额以上企业超过6000家以上,实现全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四个行业的销售额和营业额总计达到200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以发展现代流通为导向,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目标,切实解决内贸流通基础设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电商发展、品质消费、市场主体活力以及有关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内贸流通效率和水平。


  贵州正在以创新转型为引领,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动形成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发展格局,为扩大贵州省消费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将贵阳市打造成为贵州省商贸流通创新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将贵州建设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形成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供给体系。


  贵州推进完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强化商业网点规划的龙头和引领作用,引导贵州各地构建“区县核心商圈、社区便民商圈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城乡商业网点框架体系。


  贵州继续实施“百千市场工程”即100个省级示范商贸流通专业市场和1800个商业流通基础设施,含乡镇、社区商贸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


  加快实施100个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建设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初步建成以市州中心城市为主、节点县城为辅、覆盖贵州全省的公益性属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开展农商互联工作,统筹推进“联产品、联设施、联标准、联数据、联市场”五项工作,打造以电商为纽带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建立安全环保、高效便捷、规范有序、数据共享的农产品流通新渠道。


  围绕贵州省100个城市综合体,规划打造一批“商旅文娱体教育医疗”等跨界融合发展、具有产业特色、经营特色、地方特色的多功能、多业态、示范性商业品牌街区、商贸功能区、中央商务区。


  贵州将推进智慧商圈建设,提高商圈内资源整合能力和消费集聚水平,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试点建设智慧商圈,在其他县区市有序推进智慧商圈建设。


  构建现代物流新格局


  打造高效率的内贸流通现代物流运行平台,构建大进大出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提高内贸流通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紧抓贵州交通大发展的成果转化为物流业的“红利”机遇,结合贵州全省经济布局、产业聚集特点,统筹规划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标准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完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流通体系,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物流格局。


  充分利用和完善商贸流通企业现有农村渠道资源,有效衔接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集聚区,逐步建立城乡一体、集聚发展、运转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


  开展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完善以《城市配送服务规范》、《贵州省物流节点分类及等级划分》为基础的贵州省物流业地方标准体系并推广落实。以贵阳市、遵义市两个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项目为抓手,带动其他市州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以标准化托盘及循环共用为切入点,建设“物联网+托盘”共用系统平台,带动上下游物流设施设备和包装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积极推进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推广智能包装,推广共同配送。


  加快现代物流主体的培育,指导贵州省内物流企业进行A级企业认证。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A级物流企业来黔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到2020年,培育达3A级标准以上物流企业40家。


  加强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商贸标准化示范基地。支持菜鸟、京东、顺丰等快递等物流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供应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医药物流标准化等商贸标准化示范基地,努力攻克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利用好黔南州中国物流(都匀)国际峰会暨商贸物流博览会这一平台,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


  促进电商“黔货出山”


  多措并举,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保持“稳中有进、进中有新、新中有效”,强力助推“黔货出山”。


  贵州将扩大电子商务交易主体数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引导专业市场、零售卖场和连锁企业提升互联网应用能力,加快打造电子商务与商贸、旅游、文化、体育等业态融合发展的市场格局。争取到2020年,贵州省新型网商数量突破10万家。


  贵州梳理优化贵州特色产品名录,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贵州系列公共品牌,集中向外推广。加强新技术应用,依托贵州电子商务云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发展数据采集、处理、应用业务,扩大营销渠道,整合碎片化需求,精准定位消费市场,切实做到有效供给。


  同时,贵州还将建立高效人才培养机制。引进专业电商培训团队对贵州省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充实和壮大贵州电商人才队伍。


  围绕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建设,贵州会培育或引进一批从事供应链管理,具有品牌打造、设计包装、品控溯源等服务能力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升产品网络市场拓展能力。引导电商平台与实体企业开展诚信共赢合作,实现客户、物流、库存和数据等资源共享。


  此外,贵州还会切实提高末端物流效率。探索建立第四方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推动快递企业与地方配送资源合作,解决社区、乡镇、村寨等末端配送难题,降低运输成本,到2020年,实现贵州全省县以下末端物流全覆盖。


  在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监管体系方面,贵州创新发展跨境电商。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统筹整合贵州省内外贸进出口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建立统一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鼓励内外贸企业与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借助相关平台在境外设立的“海外仓”,扩大贵州省出口产品消费。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进一步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贵州加强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大幅降低农村消费流通成本,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贵州统筹农产品产地、销地市场建设,加速构建主城—区县—乡镇(社区)农产品市场,逐步健全覆盖农产品采收、产地处理、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引导乡镇加快打造商业中心,建设改造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在高山扶贫搬迁移民村、农民新村、旅游景区、避暑胜地等人流大的地方建设规范化超市。


  拓展农村服务性消费,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完善便利服务体系,在乡镇超市、农家店增加文化娱乐、网订店取、配送等便民服务功能,开展多样化服务。


  切实搞好生态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绿色农产品采购和销售。开展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市场(超市)、社区等建立直采直供直销直配关系,构建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抓好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和农村电子商务互联互通,开展点对点直销,建立基地直供模式。支持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发展社区O2O电商业务,打通电子商务、社区网点和配送平台信息链,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店订取、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的“一站式服务”。(张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