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区:吹响海归东北创业的集结号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丁少鸥 李洋    时间:2017-01-24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早年怀揣梦想,负笈海外,而后毅然回国,或组建创业团队,或成立创业公司,把青春的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主旋律之中。


  近年来,为支持、帮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大连高新区在顶层设计、搭建海归人才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热潮涌动不息。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大连高新区启动了“海创工程”并设立专项资金,以此为契机,大连高新区吹响了全球海归东北创业的集结号,为园区建成东北亚地区最优创新创业生态港、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


  人才不仅要引进,更要留住。什么样的扶持政策最具有吸引力?什么样的保障和服务措施最贴心?这些问题曾经一度萦绕在大连高新区管委会每一位决策者的脑海。


  为此,近年来大连高新区把政策创新作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创新“点”上的突破,牵动人才体制机制全局的突破。在政策创新过程中,既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也重视紧缺人才即创业人才和软件等科技人才的引进,确立了以资金投入力度大、覆盖人群广、创新创业人才兼顾为特点的人才引进政策竞争优势。


  为留得住人才,园区先后出台“创新十条”政策,对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给予每年最高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引进的中高端人才给予落户补贴,对“千人企业”净增员工给予4500元的人才引进补贴。同时,实施“海创工程”政策,给予引进的“海创工程”的专家项目100万-2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以及办公场地、生活公寓等优惠。此外,大连高新区还启动有利于软件企业聚才的“社保补贴”政策,市、区两级财政向97家软件企业发放2.36亿余元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极大地降低了软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实施“众创十二条”政策,针对众创空间在孵的初创企业,给予3000-5000元不等的人才引进补贴。


  在实施人才“引进来”战略的同时,大连高新区还积极推动园区创服机构、企业“走出去”,加速开展国际合作。近年来,大连高新区依托中国海创周平台,多次组织代表团携创业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代表出访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学习先进孵化器管理经验,推介优秀企业,发掘有潜质项目,并在多地举办中国海创周海外季活动路演,尝试与美国著名的PlugandPlay孵化器、北京瀚海孵化器、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多伦多卓越创新中心、中加商业加速网络孵化器建立中美、中加合作平台,聚焦高新区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清洁能源、无人机、大数据等产业方向,开展人才、项目和资本对接。


  与美国硅谷地区高校联盟、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北美华人生物医药协会、海外华人高新技术协会、北京大学北加州校友会、海外华人高新技术协会等多个留学人员团体探讨建立海外联络站,多方面宣传大连市和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并尝试与东京、斯坦福、剑桥、哈佛、麻省、滑铁卢等大学建立技术合作与转化平台,从而建立海创周引才长效机制,借助资本和市场发掘更多优秀人才和项目回归落地。


  “海创工程”成推动“双创”工作的主要基因


  根植于大连高新区的“海创工程”是大连市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进一步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来连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资金扶持、环境配套、平台服务三个方面优化创业环境,为海外学子到大连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双创政策兑现暨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原驰介绍说,“海创工程”自实施以来,先后入围海外留学人员115人,其中51个项目获得7520万元政府资金支持,引进8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培育2位中央“千人计划”专家。下一步随着新一轮“海创工程”及“科创工程”的实施,还将有大批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项目得到转化、获得支持。


  据介绍,第七批海创工程也已于2016年中国海创周期间进行了缜密的项目评审、路演、公示等环节,最终筛选出入围项目30个。截至目前,入围的30个项目均已经在园区注册并成立了公司,分别入驻生命创新中心、海外学子创业园、创业大厦、创意孵化园、创业E港等地,累计使用场地面积4499.2平方米,其中使用场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企业有4家。


  总体而言,第七批海创工程入围项目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突出重点产业方向。项目符合园区重点关注的产业方向,特别是免疫医疗、医疗大数据、精准医学检测、肿瘤DNA检测、生物样本库建设、机器人柔性关节技术等技术研究领域高端,能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关注技术领先程度。围绕重点产业方向,着重关注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例如生物医药领域贾凌云的胆红素水溶性吸附剂,叶庆炜的癌症个体化靶向免疫治疗,陆世龙的新一代DNA肿瘤标志物HNCLEAR唾液检测头颈癌等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孙宏宇的纳米二维码信息安全防伪溯源应用项目,一英寸二维码存储超过1000个汉字。


  三是关注市场发展潜力。围绕重点产业方向,着重关注商业模式清晰、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例如智慧家居领域陈淞的柔性织物传感器智能运动检测系统,环境资源领域于泓洋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及混合动力整车控制器等项目市场定位准确,商业模式清晰,市场潜力巨大。


  截至目前,已有20个入围项目已获或拟获得投资,投资总额达3亿多元。其中,有4个项目已经获得风险投资并签订协议,累计获得投资金额4600万元。获得1000万元以上投资的有两家,获得100万-500万元投资的企业有两家。还有16个学子项目正在与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洽谈,拟获得投资金额累计达2.55亿元。


  周到服务助力海创企业长成“未来之星”


  自"海创工程”实施以来,大连高新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蓬勃发展,仿真软件、云媒体、智慧城市、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值得一提的是,第七批海创工程企业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历练,已经涌现出如大连普瑞麦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和立健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乾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海归企业。


  入驻大连高新区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的大连普瑞麦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7月,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凌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以精准检验、新药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核心业务的综合性医药科技企业。


  杨凌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并获药学博士学位,是国内ADME/T成药性评价技术开创者、精准医疗产业推动践行者。目前由其自主研发的全新候选药物及个性化诊疗新试剂品种近十项,申请发明专利100项。


  尽管手中的专利较多,但杨凌一直有一个梦想没有实现,就是要把自己精心研发的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推向社会,为全民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服务。为达成所愿,2016年6月,杨凌团队实施的“精准医学检测”项目参加了大连海创工程评审活动,也正是此时,他遇到了曾担任万达集团商业公司高管的宋庆国,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大连普瑞麦德医药科技发展公司。


  随后,一切进展势如破竹。7月,普瑞麦德正式落户大连高新区生命科学创新中心。8月,杨凌科研团队实施的“精准医学检测”项目成功入围第七批海创工程。目前,普瑞麦德预计在大连高新区生命科学中心投资5000万元,建设近千平方米的研发检测中心。


  “生命科学中心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实验平台载体,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条件,对入驻企业都给予了非常细致的、专业化的服务和保障。同时,这里聚集着众多同行业优秀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因素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推力,也成为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和业务拓展的重要基础。”普瑞麦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庆国如是说。


  宋庆国口中“周到的服务”其实早已体现在大连高新区政策兑现的方方面面。


  这里建设了成功服务上万名创业者的天使投资和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创业工坊;东北地区首家国际化投资型众创空间中以英华国际众创空间;东北规模最大的创客空间大连创客空间等一批优秀双创机构;


  这里聚集了东北天使投资第一人胡剑锋;中国—以色列经济技术合作机制下首只创投基金大连中以基金创立者刘永胜;发掘各方资源服务上千家创业企业和团队的戴敬涛等一大波儿善良的“双创”天使;


  这里还有由中以英华国际众创空间主办,中以创新对话平台解码以色列;由麦加空间主办,精英分享创业经验、干货培训、技术成果的交流平台麦加论道等双创品牌活动……


  在近日举行的大连高新区双创政策兑现暨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连普瑞麦德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连和立健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瑞柏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大连乾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美光速造科技有限公司一道出现在了“未来之星”企业的领奖台上。未来数年后,这些海创初创企业必然会在园区创业沃土的培养下,开枝散叶,长成明日之星。(丁少鸥 本报记者 李洋)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