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七大产业联盟推动民间投资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戴春晨    时间:2016-12-30





  随着高铁的开通,由交通便利所带动的更广泛经济带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


  近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召开,沿线十三座城市发起成立七大产业联盟。这一批产业联盟囊括农业、旅游、铝业、家具、金融等行业,跨越一二三产业,显示出共同发展的雄心。


  据了解,三地政府部门的共同愿景是,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使得行业交易成本下降并提高效率,以拯救当前增长乏力的民间投资。


  而依托交通要道共建“经济带”,早已是区域合作中的重点之一。从早些年的西江-珠江经济带,到当前高层力推的长江经济带,都是依托“黄金水道”进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上下游产业布局;而“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则是依托高速公路、能源管道和网络通信等综合交通脉络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


  不过,通过高铁共建“经济带”,这在国内目前尚无先例。其发展前景如何,仍然待观察。


  产业合作联盟建立


  彩色的生鸡蛋、长条状的黑豆腐竹、透着淡淡香气的野生蘑菇……来自广西、贵州山区的特色农产品摆放出来没多久,就被佛山当地市民围得水泄不通。


  当日,正在举办一场为期4天的粤桂黔农产品展销会。广西、贵州有食材,广东有食客。用高铁将三地连通,或许能极大刺激消费,从而推动投资增长。这是广东、广西、贵州正在打的经济算盘。


  事实上,在贵广、南广高铁开通后,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在2015年9月签订共建“高铁经济带”的协议,以两条高铁沿线十三座城市为主体共谋区域合作,包括广东的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广西的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贵州的贵阳、黔东南、黔南。


  但“高铁经济带”是一个新名词,业界和学术界对能不能建、怎么建均有所讨论。


  2015年9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落下的建设第一子——三省分别建设三个产业园,依托南广、贵广高铁吸纳三地的优质资源和科研力量。这在当时被当做探索“高铁经济带”合作的一大模式。


  前述合作模式的运作,一大基础是高铁快速调配资源、人才的能力。贵广高铁将贵阳与广州的通行时间由20小时缩短至4到5小时,而南广高铁则将南宁到广州的通行时间由11小时缩短至3小时。


  而一年多过去后,粤桂黔共建高铁经济带落下第二子:共建产业合作联盟。


  在前述大会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十三城各界代表共同签约,结成农业产业合作联盟、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旅游产业联盟、民间资本联盟、陶瓷技术联盟、铝型材供应链联盟、家具采购联盟等7个联盟,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签约现场了解到,十三座城市签约的共同目的是,希望结合广西、贵州两地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广东加工技术、人才资源丰富,产业链相对完善,知名企业数量多等优势,通过七大联盟,让三地产业无缝对接。


  助力民间投资


  而产业联盟的形式,被认为能刺激三地消费,从而拉动当前增长疲软的民间投资。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全国民间投资增长压力巨大。


  广东、广西、贵州三省政府部门的计划是,通过产业联盟内部企业的深度合作,促成行业降成本和提效率,以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从而促进民间投资的增长。


  例如,陶瓷、家具、铝型材三大产业联盟,其成立目的是让三地企业便捷寻找原材料采购、技术提供、创新合作等资源。


  贵州恒天门窗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彬表示,贵州有色金属丰富,而且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很多投资优惠政策,土地成本更低,希望能吸引佛山高新铝型材企业到贵州建厂,这将大大提升整个铝型材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他期望联盟的成立,能带动撮合更多市场对接、技术改进创新、人才交流等各方面资源,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


  而佛山维尚家具设计采购总监冯俊青表示,家具设计其实很大程度受制于原材料的质量,专业联盟能提供平台,支持三地在价格成本、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大大压缩双方对接的成本。


  而民间投资的另一大“拦路虎”,则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次组建的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由第三方征信机构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商协会、企业共同组建而成,将沿线中小企业纳入区域信用体系共建对象和服务主体群中。


  在前述联盟成立前的工作会议上,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常务副局长盘石说,虽然此前三地的金融机构都有各自的征信中心和数据中心,但缺乏沟通,形成区域间的信息孤岛。而联盟搭建后,企业需要融资时,让企业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可以了解相关企业的征信状况,为决策做参考。


  盘石进一步强调说,中小企业综合征信联盟通过打造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库,实现三地金融机构共建共享,从而深化跨区域信用合作,整体提升区域信用服务水平。这样能降低合作的成本,促进民间投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