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创新驱动引领三大转变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佳霖 杨忠阳    时间:2016-12-23





  从三峡大坝到武汉光谷,再到一家家智能工厂,湖北制造工业勾画出一条向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行进的美丽曲线。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湖北制造业正实现“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三大转变。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的一些企业和项目已经在国内外都达到了领先水平。


  被称为“船舶电梯”的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水利枢纽的永久通航设施之一,也是三峡工程的收官之作。9月18日,三峡升船机试通航圆满完成,3000吨级的船舶完成近40层楼房高度的垂直升降,全程仅需约40分钟。自此,三峡水利枢纽的通航能力得以大幅提升。据专家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在建、拟建升船机中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对世界升船机工程建设技术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项规模第一、没有先例、难度巨大的技术,已经在三峡水利枢纽投入使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曾这样形容“中国制造”面临的压力:“我国高端精密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很多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不得不从发达国家进口,制造业向高质量转变已迫在眉睫。”武汉光谷的崛起,正在打破这种“窘境”。在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迅速崛起,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生物质气化合成液体燃料技术、植物提取人血清蛋白技术……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在武汉光谷诞生。2015年,光谷的专利申请量达1.58万件,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是全球产业链最长的光纤光缆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最长,和武汉光谷的创新创业环境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还有企业矢志不渝地对于技术研发、对于产品质量的追求。过去,长飞公司是技术的受让者,现在摇身一变,成为技术输出者。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是全球惟一同时掌握PCVD、VAD、OVD三种制棒工艺的光纤光缆企业,不仅成为全球的行业领袖,也在推动着世界行业整体进步。


  “武汉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勇介绍,近5年来,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2015年达到77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2%,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56家。


  在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智慧空调数字化工厂,数十个机器人异常忙碌。“这是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工序和自动化覆盖率已提高到70%,信息化已达全工位覆盖。”美的智能工厂总经理杨浩说,2016年进入全球500强的美的,对智能产品生产的占比已经列出精确规划:今年占比30%,明年占比50%,后年占比70%以上。未来他们还将投入40亿-50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需要一双会飞的翅膀,创新是带动中国品牌飞向世界各地的利器”。


  在湖北,以武汉船用机械公司、长飞光纤、美的数字工厂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企业正引领湖北制造业实力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29家,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53家。近年来,湖北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平均增幅超过20%。信息消费规模超过26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37.5%以上。


  《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十二五”时期,湖北省工业技改投资超过1.6万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增速居全国前列。除了巨大的研发投入,湖北更为重视顶层设计,编制了以《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为主,涵盖五个重点工程和十个重点领域的“1+18”规划体系。湖北制造业正以自己的实践,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进行标注。(李佳霖杨忠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