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回上升通道 长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岳富荣 孟海鹰    时间:2016-10-12





  今年上半年,长春一扫2015年全市工业负增长的颓势,重启工业上升通道,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382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用电量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


  工业重回上升通道


  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70多辆动车组在300多米长的厂房中同时进行生产。长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制造基地,一天可创造1亿元产值,今年上半年实现利税30亿元,同比增长14.9%。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又地处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长春在发展中聚焦创新驱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创新链,优化产业链,推动产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转型,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创新驱动为长春市发展注入深层动力。今年1-6月,围绕拉长产业链条,长春市引进装备制造业项目36个、汽车零部件项目34个,实体经济企稳向好。汽车工业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一汽集团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7.2%,整车库存比去年同期减少4万辆。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企稳回升,备受关注的亚洲玉米深加工巨头大成集团全面恢复生产,产值同比增长234.86%。


  长春市瞄准前沿科技规划项目,部署产业。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引进新兴产业项目77个。华为云计算、浪潮大数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长春。


  现在,长春市培育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已有400多户。科英激光、禹衡光学仪器等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排头兵;长光辰芯公司开发出我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辨率为1.5亿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打破该领域国际垄断。“小巨人”能量不小,已成为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今年4月26日,长春新区正式成立。“我们围绕‘新’字做文章、‘快’字下功夫,开局良好。”长春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长春市又获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美、日、韩等国家成为长春主要离岸业务来源地。1-6月,长春市离岸业务执行额实现3250万美元,同比增长18%。


  产业多元支撑发展


  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春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和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以一汽轿股等为代表的汽车整车业,以一东离合器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长客股份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以欧亚集团等为代表的商贸流通业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15年8月开通的长春到欧洲的“长满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实现东西双向运营,打通了通向欧洲的国际运输大通道。资料显示,长春今年上半年对欧洲出口同比增长20.05%。以“互联网+”为依托,今年上半年长春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实现578亿元。


  “民营经济也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9.8%,比去年同期提高8.8个百分点。”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长山介绍,过去一汽独大、一汽“咳嗽”长春经济“感冒”的状况正在改变。


  实干带来发展效率


  今年年初,长春市南关区上报了53个年内要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大项目。5月是长春各项工程开工季节。长春市相关领导和部门拿着单子来到南关区,不进办公室,也不听汇报,直接走进工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对表”。


  在南关区上报的项目中,有一个“老大难”——华润万象城城市综合体项目,已连续报了6年。今年检查时,依然没开工。“当时就开现场会,研究没开工原因。后来,长春市政府又出面协调各部门帮助解决问题。我这个书记作为第一包保人,直接跑这个事儿。现在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按正常程序走,9月末开工。”长春市南关区委书记谢志敏说。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长春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形成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抢抓机遇,真正把速度与激情体现在工作落实的效率上。”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强调。长春市今年把狠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硬措施。上半年,长春市新落地开工招商项目共计141个,投资额1352.8亿元。


  微观抓落实,宏观建环境。长春市全面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工商年检年度报告公示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企业登记和领取营业执照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今年上半年,长春市又取消39项行政审批项目,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今年3月31日,长春市与华为集团签订协议,长春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落户长春新区;4月29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仅仅用了28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