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提升重庆大足区文化产业竞争力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俞芳    时间:2016-09-30





  “北敦煌,南大足”,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重庆大足石刻,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5万余尊石窟造像演绎了石窟艺术从晚唐至宋代晚期的辉煌。在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融合交汇之中,大足石刻形成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最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1999年大足石刻成为中国第二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石窟。“成渝之心”、渝西门户的重庆市大足区,因大足石刻蜚声海内外。一座城市的精神图腾,如何跨越千年跨越国界引起世人共鸣?挖掘早于欧洲文艺复兴400年的大足石刻冲破宗教的束缚和程式,创新地将神像人化、经典生活化、故事化和中国化的人文主义精神,大足区创新探索出了一条跨出国门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文化相融合的新路。


  世界级震撼力工程魅力初显


  大足石刻是规模浩大的世界级石窟艺术瑰宝,星罗棋布地分布于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这里从2011年起就启动了打造具有世界级震撼力的大足石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上朝峨嵋,下朝宝顶”,千年朝圣胜地宝顶山石刻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011年,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工程作为大足石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中的重要项目首先开建。经过五年的奋战,宝顶山景区参观范围从230亩扩大到1100亩,是原有景区的5倍,景区提档升级为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成为具有震撼力的集石刻文物、寺院、塔幢、牌坊、博物馆、礼佛大道、游客中心、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精品景区,于2015年6月13日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主会场,并正式对外全面开放。与之同时震撼世界的是,当日历时八年、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的千手观音修复竣工验收,使斑驳神秘的大足千手观音的金光再现,成为世界首个针对摩崖造像石质、贴金、彩绘等34种病害成功修复的案例。


  按照规划,大足石刻的“五山”都将打造为精品“遗产游”线路,同时以“让世界的石头讲中国话”为特色的大足石刻文化创意产业园带动大足“创意游”产业,而大足城区及其街镇将陆续呈现出与大足石刻相关的晚唐与两宋历史文化风貌。


  “大足学”——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涉及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艺术学、民俗学、文化学等许多学科类,以至于1999年后到此考察的世界各国学术专家常年络绎不绝。


  看到历经千年风霜的大足石刻众多石像风化的痕迹不可阻挡,建立“大足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保护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各国专家们的共识。


  随后,大足区在学术机构建设上,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合作,成立了大足学研究中心。同时,与重庆文化委员会、四川美院、重庆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中国当代艺术院联合成立“中国大足学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学术研究方面,大足区主导重点开展了大足学基础理论研究,编写大足学系列教材,确立了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和专题研究项目,并与重庆出版集团合作出版“大足学研究文库”系列丛书、《警世图语——大足石刻廉洁文化读本》,与四川美院出版《大足学学刊》,并发表部分科研成果。此外,在学术交流研讨方面,“大足学学术月”、“大足学讲堂”、“大足学百所高效大巡讲”、“大足石刻保护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美术考古与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巡回展”等研讨活动及交流陆续展开。


  “大足学”的创建,在中国石窟寺研究领域及地域性专门学科中,形成了北有“敦煌学”、南有“大足学”的“南北双姝”文化符号格局。(俞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