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用"新"淬炼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6-09-30





  凸显“四个创新”,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探索制定包括“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在内的众多独到的发展新模式……完全自主制定《南昌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方案》、改革经验相对缺乏两大因素给南昌市带来了考验,同时也为南昌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政策掣肘创造了新机遇。


  “方案的难点在于,根据商务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这次试点试验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内不能突破国家法律法规的底线,不搞政策洼地,做地方政府所能做的事,改地方政府所能改革的事项。也就是说,这次完完全全是‘自我革命’。要说没有一点困难那是假的。”对于《南昌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试验方案》(下称《方案》)中存在的难点,南昌市副市长肖玉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根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函》,试点试验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探索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探索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创全方位开放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在肖玉文看来,作为首次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的城市,《方案》制定完全自主与改革经验相对缺乏两大因素给南昌市带来了考验,同时也为南昌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政策掣肘创造了新机遇。


  《方案》凸显“四个创新”


  据介绍,《方案》主要从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探索“请进来、走出去”金融支持新体系、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探索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探索多式联运口岸新体系、探索开发区开放发展新路径等7个方面,列出了26项任务清单。


  肖玉文指出,《方案》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四个创新”上。一是借鉴创新,即借鉴各自贸试验区、新区和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融入南昌元素,植入南昌实践。如在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方面,南昌市将以点带面,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告知承诺+格式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外资管理模式。


  二是提升创新,即优化提升南昌市已经开展且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一些政策、制度、措施的创新。如为了更大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南昌市在去年出台《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于今年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三是原创创新,即南昌市自创并将率先实践的政策、制度和举措。如实现了“一个窗口、两个系统、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国家税务总局的高度肯定。


  四是协同创新,即在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中央驻南昌机构支持下的创新。如为了支持南昌完善“请进来、走出去”金融支持体系,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将取消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允许境内外投资主体直接到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相关外汇登记,统一中外资企业及金融机构外债管理,稳步推进企业外债登记制管理改革。


  找准自身优势探索独到模式


  记者观察发现,此次南昌市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探索制定了不少独到的发展模式。例如《方案》提出,推广“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模式。


  南昌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邹晓东向记者进一步介绍指出,“重资本运营”就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资金和以产业引导资金为母基金与金融、投资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产业发展。“轻资产招商”就是通过为入驻企业配套建设职工宿舍、倒班房、人才公寓、生活配套等设施,减轻企业非生产性投入。上述模式的目的就是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应,突破企业融资瓶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以小资本撬动大投入,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重资本运营、轻资产招商”是南昌市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总结摸索出的一种新的招商模式,“通俗地说就是‘生产、研发、销售,企业来;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政府上’。与传统的拼资源、拼成本、拼政策的招商模式相比,其具有贴近企业需求、政企互利共赢的特点。”邹晓东说。


  在探索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新举措方面,邹晓东指出,在外地已获得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在南昌市新设立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如果所从事的生产经营业务未改变并与母公司生产同类产品,经核定后,3年内由受益财政按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的差额予以补差。“这些新举措的实施将有力地提升南昌吸引海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加速南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扩张。”邹晓东说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