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企做好“三品”推动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剑波    时间:2016-08-1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陕西省国资委主任刘阳告诉记者,陕西省属企业在“三品”工作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刘阳表示,“三品”建设是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企业当前发展的核心任务,利当前,惠长远,意义重大。各企业要以紧紧围绕提质增效为中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企业要树立“大品牌”意识


  做深做实“三品”建设从三个方面着力。刘阳强调:一是要着力提高产品的丰富度。要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趋势,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和细化产品种类;要站在产业链的高端,做价值链的组织者,把技术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要提高创意设计水平,精心做好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创新创意,积极推动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今年要确保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


  二是要着力提高品质的满意度。要抓好产品质量,继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与国外同行业中高端产品质量对标,大力推进质量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零缺陷,争取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优产品方面取得新突破;要抓好服务质量,精心做好售后服务,恪守职业道德,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树立国企良好形象;要加强创新投入,工业类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1.5%以上,力争超过1.8%。


  三是要着力提高品牌的美誉度。要从技术、质量、服务、文化、传播等方面切入,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推动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要坚持精致管理,品牌定位要准、管理要细、营销传播渠道要广、保护要严;要加快品牌整合,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市场渠道,统一市场管理,建立集团大品牌;要加强品牌维护,不断增强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提升企业产品品质 增强核心竞争力


  陕汽集团以创新驱动发展,从生产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增品种提品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抢占发展机遇,品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自2015年以来,陕汽从研发、营销等各方面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传播与推广,树立领先的品牌形象。多年来,陕汽致力于品牌的建设与创新,2007年,“陕汽重卡”和“汉德车桥”双双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是中国也是业内首批“中国名牌产品”;2015年,陕汽军车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成为行业内唯一连续四次参加阅兵的重型军车生产企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内车企领导对品牌概念普遍缺乏清晰的认识,自主品牌频繁更换营销负责人也反映出企业品牌管理的混乱,缺乏事先算赢的能力和状态。因此,车企要有全方位、规范的品牌维护方案。汽车的产品特点与品牌内涵具有密切关联,自主车企要在精品意识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思考适合的品牌战略并做相应的产品线布局。如面向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企业思考构建全新品牌以营造不同的价值识别可能是必要的。但出于凝聚合力需要,整合已有品牌,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陕西粮农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锋告诉记者,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下,2016年1至5月份粮农集团发展势头良好,作为提质增效和推进“三品”工作,集团努力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要加大产销协调力度,突出以市场为指导的营销机制;二要落实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绩效管理;三要突出主业和品牌,将米面油、杂粮和馒头产业做精做专;四要有高度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五要坚定信心,保证全面完成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


  陕西建工集团近几年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步伐,在海外打开了广阔的市场。集团董事长刘耀华认为,品牌是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是立足海外市场的奠基石。陕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实施集团“大海外”战略,充分发挥华山国际工程集团海外市场拓展的主体和引领作用,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切实增强竞争力,持续扩大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经营份额和效益,为实现陕建“称霸陕西市场、称雄国内市场、驰骋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刘阳认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以质量创新为突破口,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各方面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鼓励品牌发展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引导各行业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在全社会弘扬以质取胜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品牌的正面宣传,引导国内消费者破除对“洋品牌”的消费误区、品牌迷信,增强公众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和自信心。(本报记者刘剑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