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浙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沈加潮 徐航 何静    时间:2016-08-17





  1980年12月,浙江省温州市颁发了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浙江及中国的民营经济就此启航。30多年以来,浙江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经济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浙江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快,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0年~2012年,浙江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比重维持在60%~70%之间。“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国税收入(不含海关代征)达11898亿元,占全省国税收入的62%,年均增长11.2%,分别比国有和外资企业快2.1个和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民营经济是浙江大众创业的主力军。浙江推出了“五证合一”“个转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小镇经济”等一系列鼓励“双创”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热情。2015年,全省新设各类市场主体79万户,总量达471万户,同比增长12%,市场主体每万人拥有量居全国首位。国税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国税登记的民营纳税人达327万户,占浙江国税登记纳税人的99%。“十二五”期间,浙江国税民营纳税人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在各类经济成分中居首。


  民营经济是浙江供给侧改革的先锋队。“互联网+”“机器人+”的产业升级模式正在浙江民营企业中快速铺开,民营经济正以此为契机补齐短板、增强竞争力、践行供给侧改革。国税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浙江(不含宁波)民营工业一般纳税人共投资各类设备3917亿元,占全省工业设备投资的63.8%。


  民营经济是浙江外贸增长的助推器。2015年,全球货物贸易出现了仅次于2009年的低点,全国及主要沿海省市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而浙江外贸出口增长2.3%,增速居沿海省市之首。国税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省民营经济的出口退税达1528亿元,占全部出口退税额的73%,同比增长16%,拉动出口退税增长1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


  块状化的“低小散”企业负面问题较多。浙江民营经济以小微企业为主,普遍存在产业层次低下、效益不高和分布散乱等问题。据浙江日报报道,截至2015年2月,全省共有“低小散”块状行业集中区块119个,涉及企业(作坊)达6.2万家,其中安全生产不达标的占54.8%,环保不达标的占40.9%,节能降耗不达标的占26.1%,涉及落后产能的占24.2%。


  银企信任危机加剧融资困难。浙江民营企业互保互联现象较为普遍,据2014年省经信委调查,省内有超过一半的中型企业深陷互保链,多达56.5%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浙江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主要因为银企之间出现信任危机。近年来民营企业骗贷、跑路现象频发,截至2015年末,浙江不良贷款率为2.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各大银行纷纷收缩信贷规模来控制风险。


  “被淘汰”企业转型困难。当前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成为各地政府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被淘汰”企业陷入迷茫。浙江某钢铁企业,年销售曾超33亿元、一度计划上市,在2014年遇到了断崖式的下滑,销售下降42.7%,亏损达1.5个亿。该企业已在当地经营13年,但因属高耗能行业,企业搬迁后产能大幅缩减,运转困难。对于未来,企业希望能“走出去”,把产能转到非洲,但经营模式转型较难,“被淘汰”后的路还很漫长。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鼓励小微企业向“小而强”发展。民营小微企业的问题并不在“小”,而在于“弱”,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发扬工匠精神,引导企业走“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的发展道路。一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质量检验标准,让低劣产品无法上市,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避免“一家创新,万家模仿”,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三是加强优惠政策扶持,对小微企业的优惠不再一刀切,除了因“小”而扶持外,也要给予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更多支持。


  ——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评定体系。目前银行、工商、税务、环保和法院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用数据,但缺乏有效的整合。2015年,浙江税务机关与银行合作,利用纳税信用评级信息和缴税数据为企业提供贷款,全年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5216笔,涉及95亿元,不良率仅为0.7%,较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仅两个部门的合作就取得了显著效果,综合性的公共信用评定体系大有可为。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信用评定体系,让企业的信用有据可查。


  ——帮助“被淘汰”企业开展二次创业。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只是关停拆迁,更重要的是做好“被淘汰”企业的善后工作。一是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引导“被淘汰”企业进入地方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帮助企业找准二次创业的方向;二是鼓励大型骨干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延伸等方式,让“被淘汰”企业参与生产加工环节,帮助其快速成长;三是强化对失业人员的就业指导,组织开办职业培训,为“被淘汰”企业的良性复活提供人才保障。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