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融合发展 湖北潜江“虾稻共作”成“生态福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7-08-25





 

  “‘虾稻共作’种养模式是绿色生态和经济发展的融合,我们将努力让虾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00亿元,改善全域生态环境,让百姓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日前,湖北潜江市长龚定荣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境内水质优良,大部分河流水质达到三类以上,符合绿色产品的生产需要。
 
  龚定荣表示,潜江的龙虾产业从一开始就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的种养加工,尤其是大家广为熟知的“虾稻共作”模式,更是完全契合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虾稻共作’模式里,小龙虾可以食用稻谷秸秆、杂草、水生动物等自然饵料,其排泄物又能作为稻谷的生长作肥,有效规避了农药和化肥,保障了小龙虾和虾稻的品质与口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龚定荣说。
 
  此外,潜江坚持“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实施了全域水体联通工程,开展了黑臭水体、沿河垃圾等专项治理,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引入汉江水,使“虾稻共作”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潜江还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追溯体系,对虾稻产品实行二维码贴标管理,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同时推广物联网技术应用,建立小龙虾大数据中心、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确保小龙虾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2016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达31.5万亩,小龙虾产量7.35万吨,虾稻产量达25万吨,每亩平均收入可达到6000元左右,是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近6倍,大幅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成为了富民强市的“第一产业”。
 
  在潜江市渔洋镇跃进村,村民李德涛养殖的小龙虾供不应求,今年高峰期时每天可销售500到600斤,上半年已收入8万元。“小龙虾其实很‘脆弱’,水质不好会影响它的生长,可见我们潜江的小龙虾绝对品质过关。”李德涛说。
 
  目前,潜江虾稻产业的发展已得到了国家、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潜江龙虾”已上升为湖北省级战略,潜江市也设立了2000万元的虾稻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了2亿元规模虾稻产业发展基金,全力发展虾稻产业。
 
  龚定荣称,今后,潜江将建设小龙虾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00万亩规模化、标准化的虾稻优质苗种繁育和良种供应基地,实现由卖小龙虾向选育繁育销售小龙虾苗种、由水稻种植向水稻育种和精品大米加工的转变。
 
  其次,潜江还会争取在深化“虾稻共作”模式研究上有所突破,探索一批适合全国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的小龙虾养殖模式,同时将大力推进虾稻种养基地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让农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除了富民强市,‘虾稻共作’已经让潜江展现出了一幅‘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绿色生态好风光,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带来的‘生态福利’。”龚定荣说。(记者董晓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