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走南闯北助推林区转型


时间:2015-03-17





  2014年12月,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在厦门市盛大开业,大兴安岭7家企业的上百种绿色食品入驻。大兴安岭富林公司的产品当天零售额就达到了8万多元。“大兴安岭的绿色产品很不错啊!天然、生态、无污染,味道纯正。过去在这里很难买得到,现在好了,你们把店铺开到我们家门口,想吃的时候随时就可以来购买。今天我买了400多元的产品呢。如果在网上能买到这样的优质产品就更好了!”厦门王先生竖起大拇指开心地说。

  这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绿色食品、山特产品走出深山、走进祖国南部市场迈出的坚实一步。昔日依靠“独木支撑”的大兴安岭,如今在绿色食品开发上找到了优势。目前,全区绿色食品已形成以蓝莓和食用菌为代表的10大系列800余个品种,有67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其中有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区绿色食品年实现产值31.18亿元,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拉动林区发展、职工致富的重要引擎。

  大兴安岭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茫茫林海中的食用菌、山野菜、野生浆果等山特产品储量丰富,并且这里地广人稀,农业开发晚,土壤肥沃且没有化学污染,使得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和林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将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不断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先后推出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等措施,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他们还大力优化服务环境,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从绿标申报、“QS”认证、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绿色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积极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为企业向上报项目争取资金,从选项、市场调研、厂校联合、引进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区拥有生产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产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10个;“中国北极蓝莓”被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十分丰富,以富含花青素著称,是享誉世界5大保健食品之一,储量占全国90%、世界的30%,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北极蓝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被全国高科技农业循环产业发展中心评定为“中国的野生蓝莓之乡”。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蓝莓产业发展,有以塔河超越、阿木尔北极冰、加区百盛蓝莓、新林依莓为骨干的生产加工企业21家,从开始生产销售蓝莓原果、果汁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的生产销售蓝莓果酒、果干、果酱、果脯、饮料、罐头、冰酒及花青素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共有花青素泡腾片、软胶囊、口服液等10大类160多种产品。目前,全区蓝莓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已达两万多吨,蓝莓深加工总产值达3.8亿元。

  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加快研制《绿色食品市场开发推广方案》,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县区、林业局,就绿色食品的市场建设、品牌使用、产品情况、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项内容,进行实地调研,建立了大兴安岭“电子商城”交易平台,促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慢跑”转向“快跑”。

  2014年,他们以大兴安岭林区特色产品批发市场和塔河新建市场为中心,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市场销售运作模式,建立旗舰店直营店,逐步完善林下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仓储集散等功能。同时,强化林下产品品牌建设,对达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标准的,统一使用“大兴安岭”商标。加快培育产业龙头,加强与宛西制药、康恩贝等企业联系,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大兴安岭加速使用菌产业的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扶持产业发展,全区现有加工企业13家,区内交易市场35处,国内经销场所151处,黑木耳、猴头、灵芝、毛尖蘑、香菇、平菇、北虫草等种植基地96个面积达19167亩,养殖食用菌13702万袋,菌包厂13个。目前全区拥有“北奇神”全国驰名商标、“永富”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大兴安岭黑木耳”经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呼玛黑木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8个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大兴安岭地区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形成了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发展氛围,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新建项目9个,其中,加区东方蓝莓精深加工项目,为省重点新建招商引资项目,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塔河黑木耳养殖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为省重点新建项目,现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呼玛天籁雪琦蓝莓酒庄建设、依莓高端蓝莓果酒产业化二期工程等8个续建项目稳步扎实推进。

来源: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