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依托优势构筑四大产业体系


作者:刘亿服    时间:2014-10-30





虽已入深秋,这里依然是塔吊林立,机车穿梭,大干快上的火热场面。

10月18日,记者一踏进位于佳木斯市高新区的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即被眼前的场面所感染。在施工现场,来自中铁19局、湖北、成都等五家国内知名建安企业的1500多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忙碌着,自备电站、制浆、造纸、有机肥生产线和污水处理车间等已拔地而起。公司基建部经理王世勇告诉记者,自去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16.5亿元。为确保项目一期明年9月顺利投产,必须在上冻前完成土建施工任务。“为此,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加班加点。”

“泉林”的一幕正是佳木斯依托现代农业、工业基础、中心城市和沿边开放优势,构筑四大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健康发展的缩影。

今年1~9月,全市共开复工产业项目380项,完成投资212.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26项,完成投资110.7亿元,预计全年可建成产业项目289个。

围绕延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全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放心大厨房”

佳木斯抓住国家加快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在深入实施“千万亩、百亿斤”水稻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加速培育、引进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由农副产品生产大市向精深加工大市转变。

随着益海粮油、百威啤酒、凯滋食品、丰顺玉米、光明优+液态奶、亮子奔腾食用菌等246个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的陆续投产,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肉类、酒类、饮料、食用菌加工等为主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农副产品从原字号向精深加工方向挺进,仅水稻深加工一项就由过去只是简单的扒皮,发展到现在的胚芽米、大米粉、大米饮料、稻香粉、白粿、米糠油等20多种产品。

未来几年,佳木斯将实行一城(佳木斯)带五区(富锦、同江、桦川、桦南、汤原)产业发展战略,打造辐射三江平原的全国最佳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全国人民放心大厨房。

依托老工业基地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倾力打造“中国北方农机城”

佳木斯始终致力于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机、电机、煤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随着电机公司核用电机及高效节能电机、郑龙煤机公司液压支架和刮板机、煤机公司掘进机等122个项目陆续投产,使装备制造的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并带动一大批相关配套企业“借梯登高”,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性互动。去年,以电机、煤机、收割机、拖拉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实现的利税占全市工业利税的60%。同时带动区域内百余户配套企业实现满负荷生产,产值突破10个亿。

作为省政府确定的省重点产业园区,佳木斯农机产业园自开工建设以来,已入驻企业67户,建成投产23户。产品包括收获机械、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等七大门类80余种,成为具有较强的技术装备、科技研发和综合配套能力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并正朝着建设“中国北方农机城”的目标迈进。

发挥对俄开放前沿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对俄合作“枢纽站”

佳木斯大力推进口岸建设,建成千吨级泊位36个,口岸吞吐能力达到700万吨。开通了佳木斯至哈巴罗夫斯克、韩国首尔和国内主要城市空中航线,初步形成了沿边开放的立体通道网络。

佳木斯还积极谋划开发利用俄木材、铁矿等资源,推进境内外加工园区等项目建设,一批对俄出口加工项目及对俄经贸建设项目进入“活跃期”。

在俄投资和依托境内外资源及市场建设的159个进出口贸易及加工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龙兴广发木业境内外木材加工园区投产,万源通公司在俄建设了7个再生物资回收集散中心,富锦进口俄液化石油气加工项目一期石油气储罐已完成。

目前,佳木斯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周边、辐射全国的对俄合作“枢纽站”。

围绕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我省东部区域中心

佳木斯通过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会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努力打造成我省东北部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投资70亿元的万达广场、投资30亿元的利达佳天下商圈、投资15亿元的三江商贸城、投资22亿元的桦南招远皮革城、投资22亿元的汽车城、投资7亿元的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24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设,不仅凸显了佳木斯的区位优势,且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使商业布局更趋合理。

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339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906.1亿元。2011年至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3.7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486亿元、利税131.5亿元。产业项目带动就业和再就业4.8万人,占新增就业总人数18.4%。(记者 刘亿服)

来源: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