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口岸 触摸国际能源大通道“脉动”


时间:2014-06-10





  开篇话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不断升级,以及国家《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的推进,承载着中俄经贸合作重要窗口和平台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即将于6月30日启幕的首届中俄博览会,由中俄两国政府联合打造,既是中俄两国高层对话的交流平台,又是中俄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舞台。

  在这一难得的机遇面前,本报组织驻各地记者深入两国口岸边关,以“走基层”形式,捕捉那些中俄经贸新发展、新变化、新气象的最鲜活、最生动的人和事,展现两国经贸不断提档升级,并真正向着务实合作方向的推进。从即日起本报推出专栏《走口岸看发展——中俄两国边关行》,营造氛围,预热展会,以飨读者。

  漠河素有“鸡冠鹅首”之称,翻开中国地图和我省地图看看,确有象形之妙。这个县地处北纬53度高寒地带,吸引游客的独特口号就是来“找北”、“找冷”。迟子建的名著《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带人走进了黑龙江源头中国“北极地带”的优美景色和忧伤往事。

  初夏之季,记者也来“找北”了,循迹了解我国最北口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一

  从漠河县城乘车一路向北,在林木夹道的砂石路上颠簸了3个半小时,到达200公里外黑龙江边的兴安镇。这里设有漠河口岸的通关通道,还是穿江而过的中俄原油输送管道的入境首站。

  来之前,听漠河海关关长宋长武介绍,首站是对年输入1500万吨原油实施测量检验、中继存储、海关监管的工作平台。记者很好奇它是什么样子。

  我们从兴安镇址沿江西行,途经一个涵洞时,同车的漠河海关监管科长金树伟指着路两侧微微隆起的条状地形说,这里就是输油管道穿过的地方,“埋在地下3.8米处,穿江的深度距江底38米。”很难想象,在茂密的植被和平静的江水下面,通过口径近一米的钢管,每天汩汩流过的原油有4万多吨。

  这些原油来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田到太平洋沿岸纳霍德卡出海口的输油干线,在其中部节点——阿穆尔州的斯克沃洛季诺市,分出一条70公里通往中国的输油支线,这就是从漠河兴安镇入境的中俄原油输送管道,直达大庆油田,在我国境内长约1000公里。

  中俄双方经过了长达15年的多轮谈判,最终达成了“贷款换石油”协议。中方以低息贷款形式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俄方承诺20年内通过管道每年向中方输油1500万吨,总量3亿吨。

  “我清楚记得,输油管是2010年11月1日注油试运行的,因为那天是我到兴安镇上任的第一天。”兴安镇党委书记王海涛对记者说,当时的兴安镇没通国电,只能使用小发电机限时供电,全镇没有一幢楼房。“借了首站的光,供电线路连村入镇,不仅民用电充足,企业用电也有了保证,我们去年已完成泥草房改造,还引资1000万元建成了集中供热网。”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