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打通一条陆海联运大通道


时间:2014-05-21





连日来的绵绵阴雨,并没有冲淡牡丹江华晟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曾健浦的好心情:由企业主导的物流陆海联运即将投入常态化运营。而这一举措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地处内陆的黑龙江省由此打通了一条物流出海通道。东北首个沿边内陆港落户牡丹江

  在我国的版图上,地处东北内陆的黑龙江省显然是交通运输的“神经末梢”。“运输瓶颈也演化为发展瓶颈。”牡丹江市发改委主任付忠禹说,“我省过去货物外运只能通过铁路、公路借助大连、营口‘搭车’南下,货运周期长、物流成本高,在货运高峰季节还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多年从事物流行业的哈尔滨人曾健浦从中看到了商机:我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毗邻,铁路、公路相通,何不“借港出海”开辟一条陆海联运物流通道?

  经过两年的调研,华晟物流把企业落在了对俄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的牡丹江市。经过共同努力,2007年2月,国家海关总署批准内贸集装箱货物过境运输,同年10月,首批货物从牡丹江市起运,经绥芬河口岸出境运至俄罗斯,开创了中俄陆海联运内贸货物过境运输的先河,此后又进行了三次试运行;2012年4月,华晟物流被批准设立公用型保税仓库,2013年11月,黑龙江省内贸货物经俄罗斯港口运至我国东南沿海港口被允许使用外籍船舶承运,解决了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海上运输的瓶颈问题。至此,牡丹江内陆港功能保税、仓储、国际国内陆海联运、集装箱办理、货物配送已趋完善。

  内陆保税港区功能助推本土企业

在华晟物流,记者看到,无论是场院里还是保税仓库内都摆满了标有多国文字的集装箱,“龙门吊”起起落落吊运货物,内陆港内业务办理大厅也是一幅忙碌景象。这里是投资近2亿元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5200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和6.5万平方米货场,已经开始的二期工程将建成三个保税仓库和一个海关监管仓库。

  近年来,华晟物流积极引导生产加工型企业注重利用通道、保税、集装箱到发办理等港区功能,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以牡丹江恒丰纸业为例,以往企业从俄罗斯进口纸浆,都要经历报关、运输、入库、码堆,再按照生产调度出库、投料,不仅增加了原料物流成本,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库存损耗。企业与内陆港合作后,将进口的原料暂存于港内,不但可以缓交关税便利资金周转,而且避免了损耗,原料零库存还提升了生产效率,仅合作一年间就为企业节省资金近2000万元。

  如今,华晟物流保税港区功能吸引了北美、南美、东南亚、俄罗斯腹地货物源源不断直达牡丹江,由整车发运改为集装箱发运,牡丹江及周边地区的货物再装箱后外运,深受国外生产企业、海运企业、国内生产企业及物流企业欢迎,物流货运量呈爆发式增长:去年完成吞吐集装箱量4000箱,8万吨货物;今年前4个月吞吐集装箱量5300箱,9万吨货物。 “我们的集装箱运输流转实现了中国与俄罗斯、内陆与东南沿海、黑龙江与欧美等国家、省内各地市之间的四个循环,这让牡丹江市乃至黑龙江省步入了有港口服务功能的时代。”华晟物流副总经理于航告诉记者。

  做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先行者

  去年9月,国务院的批复《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让龙江大地迎来政策阳光,目前,全省正在积极谋划、加快打造连接亚欧的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无疑,实现陆海联运大通道是其中的重要载体。

  “通道是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的关键要素,目前牡丹江市正合力推进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营,把它打造成物流产业的品牌、对外招商的名片和口岸功能内移的载体,成为牡丹江市对接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的重要切入点。”牡丹江市市委书记张晶川说。

  近日,牡市把市委常委办公会“搬”进了华晟物流,帮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扶持资金、落实优惠政策——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全力支持企业借势借力做大做强。作为中俄经贸第一大市,“国内投资者走出去开拓俄罗斯市场,牡丹江能提供什么服务?”“在引进来特别是对俄资源能源合作中牡丹江能发挥什么作用?”以畅通陆海联运大通道为契机,牡市还积极在通道建设、载体建设、贸易方式、人文交流、服务措施五个方面做好示范,提升牡丹江在全国、全省沿边开放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陆海联运所有运输环节已全部畅通,华晟物流正在组织货源,为下个月实现常态化运营做准备。曾健浦说:“陆海联运大通道一举把我省从全国交通末梢推向开放前沿,紧紧地把黑龙江省和我国东南沿海及周边国家连接到一起,将为助推龙江经济的发展开辟一条黄金通道。”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