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者”转型


时间:2014-04-03





  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小兴安岭数万名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走进小兴安岭丛林,马永顺的墓地被他亲手栽种的大树环绕。这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伐树劳模,意识到“山上空了,没有树了,不赶快栽不行了”后,决定在有生之年栽树为山林还账。

  从伐树劳模到造林英雄,马永顺的名字被用以命名学校、林场,以示纪念。但自然灾害频发,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从涸泽而渔式的采伐中醒来。

  刘岩的父辈在林场工作,24岁的他是个典型的“林二代”,去年大学毕业后返回伊春冲锋经营所带着家人办养鹿场,目前在淘宝网开办了店铺。

  “大小兴安岭已经采伐很多年,山上的树没有以前多了。现在人生活水平高了,尤其是南方人很注重养生,我觉得鹿产品应该很有市场。”有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毕业前他到北京一家鹿养殖企业去实习,到内蒙古等地考察市场。

  刘岩的鹿场里有15只鹿,他通过朋友、网络发帖等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还与吉林一家规模企业建立合作扩大经营。虽然他的淘宝小店目前成交的单子不多,但他对市场充满信心。

  “现在市场上鹿产品很多,我能保证质量将来肯定有市场。伊春环境好,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和养殖有优势,林区要发展还是得摆脱木头,研究市场。”虽然资金紧张,刘岩还是打算建一个料房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他还想开一个实体店。“临街的商铺租不起,就先开在小区里。”

  “停伐了,最高兴的是我。”在26岁的张东亮看来,蜂蜜是森林赐予人类珍贵的礼物。自从10年前跟随父亲到小兴安岭养蜂,他就没打算离开。停伐有望扭转因生态和气候变化造成蜂蜜产量下降的局面。

  不同于普通的花蜜,在小兴安岭最有讲究的要数椴树蜜。这种具有特殊香味的蜂蜜天然结晶,呈白色或琥珀色,营养价值高。

  “我们只减不加”,张东亮说,对于珍贵的椴树蜜,他们只剔除杂质。最高端的产品,是将蜂巢直接包装出售,专卖店、网店销量节节上升。“蜜蜂是森林天然的生产者,我们做的,只是再帮蜜蜂一把。”

  从“吃木头”到从生态改善中获益,越来越多的林区人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

  记者走访大小兴安岭近二十个林业局发现,停伐在很多人意料之中,但“踩刹车”后对未来生计的担心,令他们迷茫和不安:如果不砍树,能干什么?

  让大兴安岭地区大乌苏林场场长肖德军担心的除了收入来源,还有一系列民生问题。“我们林场低保户占了1/3,职工烧不起煤,用木头烧炕,以后冬天取暖燃料没着落了。林场职工用于繁育黑木耳的菌包厂也面临没有原材料的问题。”

  “此前木材采伐量调减也是我们主动争取的,无论从国家还是大兴安岭自身角度,都应该这么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单增庆说,他们提出“把资源管起来,让群众富起来”,尽快将大兴安岭建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如何使职工收入增加,让职工生活改善,转型是他们今年的核心任务,探索过程中,要不懈努力。

  记者在大小兴安岭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表示,停伐后部分没有活干的职工将转岗至营林管护,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业也将成为未来承接富余劳动力的渠道。

来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