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驻华大使:期待更多领域与龙江合作交流


时间:2014-03-31





  英国驻华使馆与省政府在哈尔滨联合举办“英中有机产品认证机制研讨会”。英国农业部代表率团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进行交流,进一步推进双方在有机产品的贸易、认证机构等方面的合作。对这次活动和未来与黑龙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等问题,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

  记者:您最希望在哪些领域与黑龙江进行合作?

  吴思田:英国与黑龙江进行更紧密合作有着巨大机遇。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和社区医疗保健全科医生(GP)制度举世闻名,我们向每一位英国公民提供的优质服务都是免费的。哈尔滨是中国全科医生(GP)制度的试点中心之一,我们已就如何携手帮助实现这一目标与哈尔滨展开了对话。

  随着哈尔滨旅游产业的不断扩大和作为文化中心地位的不断增强,英国的博物馆和建筑师有丰富的经验可与其分享。在教育方面,有超过25%的英中联合学位项目在黑龙江开展。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留学生来英学习深造,同时我们也通过“GENERATION UK”项目正努力让更多的英国留学生来华深造,未来大家会在哈尔滨见到更多的英国年轻人。近日的英中有机产品认证机制研讨会讨论和活动已经证明,有机农业合作对进一步增强英国和哈尔滨的关系是一个快速双赢的办法。

  记者:许多英国食品在中国家喻户晓。您能否就黑龙江在全球市场推广食品品牌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

  吴思田:以前人们对英国的食物比较纠结,但我很高兴地看到,这种观点有所改变。这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向中国市场介绍现代英国食品的多样性和高质性的推广活动。黑龙江以有机农业著称全国,我听说在中国市场,人们对黑龙江大米的评价极高,以至于你们极少出口!我希望通过有机农业领域的合作,有更多来自黑龙江的农产品出现在英国的超市里,让更多人认识这片广袤的黑土地。

  记者:关于食品安全,您对我们还有什么建议?

  吴思田:英国从生产监管到食品跟踪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在体系中,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食品安全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支持,比方说协助代表团前往英国考察,或者安排与行业专家举行研讨会和专题学术讨论会。举个例子,在广东,我们与广东省农业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进行了非常密切的合作,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专业知识分享,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食品安全体系。

记者:汇丰银行已在哈尔滨设立了办事处,但目前在哈尔滨的英国公司仍然不是很多。请问英国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扩大在哈投资?

  吴思田:去年我与陆昊省长会面时曾就此问题进行过讨论。英联糖业公司在中国北方地区拥有7家工厂,其中就包括在黑龙江的,这些工厂与当地的30万户甜菜种植者保持着合作关系。现在,汇丰银行和包括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服务公司也已进入哈尔滨。英中贸易协会曾组织贸易代表团到哈尔滨考察访问,包括参加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从事建筑设计、航空和教育等行业的英国公司看到了这里的商机。比方说,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旨在研究如何增加英中有机食品生产商的合作机会,通过推进共同认证标准的互认,使得彼此更加方便地向对方市场出口产品。英国公司在做出投资决定时,也会寻求更多本地合作项目的信息,尤其在服务业领域。

  记者:哈尔滨因其文化遗产和音乐传统而闻名。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曾开展了“艺述英国”(UK Now)文化项目。请问在不久的将来大使馆是否有与哈尔滨开展类似项目的计划?

  吴思田:就目前来说,我们在哈尔滨还没有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计划。我了解到哈尔滨即将落成新的大剧院,非常期待能够在黑龙江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把英国的文化艺术项目引进来。

  记者:英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但引人动心的移民政策却比较少。请问您如何说服更多的年轻人到英国去学习深造?

  吴思田:英国签证移民局(UKVI)从2012年到2013年向中国留学生签发的签证数量增长了9%。96%的中国申请者顺利获得了英国签证。我们正不断努力,使得英国学生签证的申请过程更加便捷透明。我们还有一系列供毕业生申请的签证方案,这意味着有才华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宝贵的机会,继续留在英国工作或自主创业。

  记者:黑龙江省有3800万人口,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请问是否有从这里直航英国的计划?

  吴思田:今年夏天北京和伯明翰之间将开通直航包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5家航空公司经营着从中国国内4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到英国的直航班机。是否开通直航,这是航空公司的商业决定——随着越来越多的黑龙江人前往英国学习,旅游,购物和体验文化,航空公司开设直航航线的可能性便越来越高。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