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至4000亿元 五年再造一个“大庆”


时间:2013-11-28





  为促进我市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传媒集团组织全媒体自今天起推出以“发展·惠民”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旨在通过对我市近年来产业、市政、人文、社会、体制等方面成就的集中报道,展示大庆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百姓生活的实质提升,进一步总结大庆科学发展经验,体现市委“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政理念和境界。

  综述·经济篇

  打牢“产业基础”,是实现大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市委七届四次全会以来,按照“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总基调,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团结拼搏,以为大庆子孙后代造福的责任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大庆一切矛盾和困难的总开关,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扩总量调结构,经济发展整体跨越;转方式提效益,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5年来,原油持续稳产4000万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接续产业加快壮大,形成多元产业支撑格局,非油与油经济比例调整到目前的54:46。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居全省第2位,人均GDP14.2万元、居全国前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1.1万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1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在全国118个资源型城市前列。

  一座城市的发展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在过去大庆产业结构调整最紧关紧要的5年间,“一油独大”的产业格局历史性改写。

  2008年,大庆GDP2000亿元;2013年,大庆一跃跻身GDP4000亿元城市俱乐部,列全国地级城市11位。若单从经济总量上看,短短5年,翻了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大庆经济”。

  而这5年的前半程,国际金融危机阴霾驱之不散,受其影响,5年的后半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日叠加。大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虽艰辛备尝,但精彩纷呈。

  精彩不仅体现在直观数字上。先看看大庆GDP4000亿元的构成,5年间来自油经济的份额大体是个常量,如此算来,扣除技术因素,5年间大庆非油经济由700亿元增长到了近2000亿元,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经济总量,仅此在全省13个地市中仍可排在第二位,在全国600多座城市排名中也可进入前70名,大体相当于广东惠州、山西太原的水平。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经济结构上,2008年,大庆非油与油经济比重为35.4:64.6,到去年底,调整到了52.8:47.2,到今年前三季度则达到了54:46。而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到去年底,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6:81.2:15.2,其中地方工业、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提高了18.2、13.4个百分点,这种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去5年来大庆地方工业年均40%以上和服务业年均17%以上的增速。

  那么,在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并不给力的情形下,大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新动力的主因在哪儿呢?

  来自“项目大庆”牵动。2008年以来,随着市委“三百行动计划”的鼎力实施,到目前全市工商注册企业总户数达到1.8万户,5年全市累计引进建设单体投资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11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0个,30万吨聚丙烯、伊利婴幼儿奶粉、展华玉米、大丰风机塔筒等一大批立市项目投产达效。全市地方工业增加值由5年前的152亿元增长到今年初的750亿元。

  来自“投资大庆”拉动。福布斯“中国内地最适宜开办工厂10个城市”,让大庆越来越成为众多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和各类生产要素集聚的洼地,每年近千亿元的国定资产投资,尤其目前已超300亿元的非公经济投资,使得大庆的经济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企业家投资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屡创国内同等城市“峰值”。5年来,全市投资拉动经济年均增长7个百分点。

  来自“创新大庆”驱动。到目前全市科研院所和分支机构已达到170家,5年间累计转化科研成果1480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8家,预计今年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可实现2000亿元。与此同时,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相当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已成为大庆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

  还来自“内需大庆”推动。以万达广场首个城市综合体的投用、新华08向世界“发声”、绿地“双子座”崛起为标志,5年间大庆商贸、旅游、文化、物流、金融及服务外包等现代城市产业全面升级,服务业增加值由5年前的182亿元增长到今年初的5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年前的252亿元,一路攀升至目前的700亿元,大庆百姓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对此,八一农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冷志杰认为,过去5年,大庆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的结果是构建形成了以石油为基础,以石化为主导,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业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这对于一个资源型城市今后5年、10年,乃至于更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来源: 大庆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