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大启动“9∶1”模式探索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作者:王 晖 惠 婷    时间:2011-11-24





河南农大启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

“9∶1”模式探索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在单位面积为1的土地上能产出什么?

计算和验证这个看似简单的“数学题”,河南农业大学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

他们的结论是:集成高产稳产技术,在90%的土地上产出原本需要100%~110%的土地上才能产出的粮食;用节约出来的10%的土地,建设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又能产出10倍于传统粮食作物的产值。这就是该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改革试验——“9∶1”模式。

11月17日,记者在河南农大采访时了解到,“9∶1”模式试验已获得阶段性成功。

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河南农大迅速行动,研讨在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农业和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的背景下,如何做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建设中原经济区。

测算、规划、论证,集合全校所有涉农学科专业的专家智慧,2010年9月,河南农大规划设计了以“9∶1”模式为核心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项目,在方城县赵河镇、民权县龙塘镇创建了试验区,努力探索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可行之路。

“我们在两个试验区分别设计了四个区,即高产稳产保粮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农村新社区和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希望通过试验达到‘高产保粮、节地增收、生态宜居、人才培养’四重目标。”该校地方合作处处长张光辉说。

改革试验持续推进,试验效果逐渐显现。

方城试验区有1.7万亩高产保粮区,试验结果表明,保粮区小麦平均亩产516公斤,比去年同一区块增产15%,夏玉米平均亩产472公斤,比去年增产11%。民权试验区内,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数据分别达到14%和12%。

“我省2020年要达到1300亿斤的产粮目标,如果想在现有播种面积90%的土地上实现这个目标,需累计增长34%,年均增长率2.7%。两个试验区的增长数字远远高于这个比例,说明完全可以在更少的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 河南农大农学院教授胡彦民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方城县科技副县长,他见证了“9∶1”试验在方城的实施。

与此同时,高效农业在节省出来的土地上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让产粮区的粮农拿出一部分土地种菜种葡萄,农民的收入一下子提高很多。”该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孙治强教授举例说,民权试验区有个轩庄蔬菜合作社,温室蔬菜第一年亩均收入就达到2.4万元,有的甚至高达3万元,实现了利用10%的土地产出10倍于传统粮食作物的产值,这对当地种粮农民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改革试验的“衍生产品”,试验区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更多地采用了辅热集箱式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新能源技术,环保低碳、生态宜居的农村新社区正在呈现。在一年多的改革试验中,河南农大大批师生参与了试验区建设实践,15名大学生园艺师脱颖而出,试验区同时成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创业的教学改革试验区。

“通过试验区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9∶1’模式是个多赢之举,希望能复制到其他产粮区,助推我省粮食高产、农民增收,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探索一条新型农业发展之路。”河南农大校长张琼如是说。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