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的“生态屏障”农民的“绿色银行”


作者:杜 君    时间:2011-11-18





内黄县马上乡小黄滩村土地沙化严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花生,亩产仅300斤。营造农田林网后,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760斤,花生亩产增至720斤。11月15日,当地农民形象地对记者说:“真是林网歇地一条线,农田增收一大片!”

小黄滩村只是全省农田林网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如今,我省网、带、点、片相结合,多树种、多林种、多功能的综合性农田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566.7万公顷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的广袤土地上,林网如织,林带纵横。全省94个平原、半平原县全部达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1000多万亩风起沙扬的沙化土地变成良田。

“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多年实践证明,提高粮食产量,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发挥农田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省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所长李良厚说。

以水为例。据省环保所研究,按照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我省到2020年要实现粮食总产1300亿斤,预计每年将缺水5亿立方米。“解决水的问题,除了兴修水利,还可以植树。”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杨朝兴说,森林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土,50万亩森林所蓄的水就相当于一个千万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农田林网内,表层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林网外高5.9%。

有了林网的“护卫”,农田增产效应十分显著。省农科院长期观测显示,农田林网有效抑制了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能使农作物平均增产10%左右。“以全省年粮食产量1000亿斤计算,农田防护林贡献粮食可达百亿斤。”

统筹抓好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农田林网等平原林业在带来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又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曾为买盐钱发愁的鄢陵县陈化店镇云汉村花农陈根甫,做梦也没想到,如今他一个月付给民工的工钱就达1万多元。通过种植近百亩的月季、黄刺玫、红端木等花卉苗木,陈根甫一年的收入早已超过10万元。

目前,在原属黄泛区的鄢陵县,绿化苗木及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年产值4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6%,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6万元。

据调查,全省平原地区94个平原、半平原县平均活立木蓄积量140万立方米以上,主要木材品种自给有余。通过林粮间作、林菜间作、林药间作,建设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和花木基地、发展林下经济等,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了农民增收。去年全省平原地区每个农民来自林业的收入平均达91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7.4%。

《经济日报》前不久载文报道:河南省在处理林业和粮食的问题上,形成了“林木繁茂—灾害减少—粮食丰产—环境优美”的良性循环。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